首页 > 文史

宋理宗是如何处理权相问题的?宋理宗晚年是怎样的?

宋朝的权相在宋朝政治中并不少见。宋朝的权相始于蔡京,终于贾似道。”与此同时,秦桧、韩愈和史弥远也是如此。在宋朝的十多位皇帝中,宋理宗应该是对权相了解最深的皇帝之一。如果他出身,他应该完全错过皇位。只有当原皇位继承人冒犯权相史弥远时,他才被废除,农村小民赵云才能成为理宗皇帝。

在理宗进入皇宫之前,他已经学会了权相的翻云覆雨。登上王位后,他充分认识到了权相的力量。对于内外朝政,史弥远可以说是遮天蔽日。可以说,理宗对史弥远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没有权相史弥远,就没有理宗皇帝;另一方面,理宗只能“沉默十年”,因为他有权相史弥远。

[img]457517[/img]

为了报答史弥远的恩情,理宗可以让他享受身后的荣誉,甚至阴影和子孙后代,但对皇帝来说,再大的恩情也不能成为任由君权旁落的理由。因此,理宗对权相政治有着非凡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所谓的“端平更化”才会在亲政开始时开始,而“更化”的主要内容是宰执任免上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的主要内容,一是改变史弥远的亲信,二是改变丞相的任职方式,改变独立并相。其意图,前者在于消除前权相的影响,后者在于切断后者因独相而走向权相的可能性。应该说,这方面的改革进行得相当顺利。就连李宗的老师郑庆之也因为失败而失去了总理的职位。虽然他很快被任命为左总理,但他也被任命为右总理乔行简。它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在左右丞相之间达成平衡,消除独相专权的可能性。

[img]457518[/img]

如果左右宰相的影响力相等,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独享权力,自然可以相互制衡。这就是郑清之和乔行简同时居住的情况。但并相也有它的问题。在朝廷权相专权30多年后,郑、乔两人明显不习惯左右两相协调政事,无法区分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朝臣们更多地认识到,由于二相职责不明、遇事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整个朝廷都不知所措。

理宗决定并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相政治的重演,但为了效率考虑,我们不得不声明,郑清之是主要的,乔行简是辅助的。很难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二相之间是否有朋友和党的批评,但他们之间的权责分不清,因此肯定会影响政治处理的效率。效率低下、有朋党相攻嫌疑的情况对朝政非常不利,与亲政初期、想建中兴奇功的理宗的意愿相去甚远。

[img]457519[/img]

独相会带来专权的可能,并相也有可能分朋植党,这两者都是专制君主极其忌讳的。但是任相方式,除此之外,很难有第三种选择。因此,在理宗亲政的30年里,独相和并相经历了许多循环。一再改变的原因与郑清之和乔行简任在亲政初期没有太大区别:要么是为了防止独相专权,要么是为了防止和朋友互相批评。皇帝厌倦了应付丞相的任命,自然很烦人,最后选择自己的亲信作为丞相,然后放松也就不足为奇了。

理宗晚年厌倦了政治事务,追求享受,这种情况大致从淳佑十二年(1252)十一月任命谢方叔为独相时开始出现。自认完全控制朝政,丞相专权不再是问题,重要的是有能干的丞相帮他处理政务。谢方叔、董槐、程元凤等人都难胜其意,所以才有启用亲信丁大全的举动。丁大全是通过内侍关系走上丞相之路的,这也是台湾训诫攻击的主要原因。这样,丁大全下台,贾似道走上前台势必可避免。


宋理宗是如何处理权相问题的?宋理宗晚年是怎样的?宋理宗是如何处理权相问题的?宋理宗晚年是什么样的?

,,,,,,,

  • 南宋大臣曾怀生平简介 曾怀历史如何记载的
  • 曾怀(1100-1172年),字钦道,祖籍晋江,由京师迁居常熟。南宋隆兴中任浙西提举,后又任度支员外郎,有综合考核财政的才能。因...

  • 大宋宋慈: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 的鼻祖
  • 宋慈是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的鼻祖,在法医学界的地位是无人撼动的。宋慈一生破案无数,主要是从检验尸体上面查到蛛丝马迹使...

  • 名将檀道济是个什么样的将军?最后为何被冤杀
  •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

  • 南宋宰相陈自强生平简介 历史如何评价陈自强
  • 南宋宰相陈自强生平简介 陈自强:字勉之。南宋中期宰相,贪官。福建长乐人。淳熙五年 (1178) 戊戌进士。庆元初以曾为权相韩侂...

  • 南宋大臣朱倬生平简介 朱倬是怎么死的
  • 朱倬(1086—1163)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十八世裔孙。祖上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在黄巢...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