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引领繁荣时期。这本来是一份值得尊敬的简历,但登基后,它对兄弟、母亲和亲信的态度提出了很多质疑。
@ 继位第一年,为了稳定朝廷局势,胤祯曾重用前政敌八兄弟尹琪,但当所有实权掌握在手时,他们会进行血腥的报复,包括改名、剥夺祖籍、幽禁致死等。即使是母亲同胞的十四兄弟也逃不过圈禁的悲剧。
@ 他和母亲乌雅氏的关系也很僵硬。乌雅氏不仅不接受新修复的宿舍和太后的头衔,还威胁要与先帝葬在一起。最后,他在儿子登基后只死了一年。相比之下,他的父亲玄烨是一个“孝子”的典范。他不仅和祖母关系很好,而且和养母亲很亲近。就连孝庄的女仆苏麻喇姑也被康熙抚养到老年。
@ 隆科多、年羹尧靠功劳,结党营私,结局悲惨。
[img]456434[/img]
渐渐地,大多数习惯于结果论的人都认为雍正是胜利者,也是施暴者。
所以,们将重新介绍一些与父亲康熙的日常交流,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的雍正。以下信息来自清史研究者阎崇年,以及作者的一些意见:
康熙有很多儿子,只有废王子尹仁是最精心培养的。尹仁两岁时被授予王子称号。从那时起,叶玄专心教育他。我父亲白天要上法庭。我儿子同时起床复习作业。当皇帝下法庭时,他直接检查王子的背诵。早上,康熙批评奏折,尹仁在隔壁学习圣人的评论。中午休息三个小时,下午练习射箭和各种语言。
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胤仁的个人素质是出色的,绝不是影视剧中的“草包”。
但兄弟斗争逐渐明确了王子的缺点,让康熙失望了。
在其他阿哥里,我们很难找到像上面这样的“父子两人”时光,四哥胤祯是个例外。
胤祯母亲生他的时候,连嫔妃都不是,只能带去养童佳皇贵妃。这个女人是康熙的表妹,未来的孝义仁皇后。
[img]456435[/img]
只要一个“仁”字,就能看出玄烨对她的看法。后来,玄烨也坚信,有了这样的养母,四哥的性格一定是宽仁的。
雍正多次向父亲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恳求“我已经30多岁了,但遇到麻烦时我很不耐烦。儿子和大臣让我父亲给我四个字,让我保持警惕”,一句话,可以看出是心。
康熙回答说:“我从来没见过你喜怒无常,这四个字免了。”
通过雍正未来的政治技能,我们肯定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准确的,为什么他的父亲没有注意到呢?也许四个哥哥克制得太好了。为什么要暴露它呢?也许四个哥哥认为这还不够,喜怒无常一直是困扰他的人格障碍。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安慰。
据史料记载,雍正继位后,多次对身边的大臣说:“父皇反复警告我戒急用忍,总是降旨,让我在书房写字,以自警”。
一个“屡”字,说明康熙提醒了很多。
胤祯故意把戒急用忍制成吊牌,放在身边,即警世钟,也是座右铭。
在电视剧《一步一步的惊心动魄》和《宫殿》中,有一个描述,四哥在夺取王位的过程中,往往心烦意乱。如果他不能要求,他会背诵戒律,不耐烦,禁止在书房里写字。但事实上,这四个字是他父亲告诉他的。
[img]456436[/img]
雍正在哥哥时期表现出冷静,不依附于某个兄弟,也不主动拉拢高权重的臣子(说隆科多和年羹尧是党羽,但表面上没有表现);王子被废的时候,墙倒了,大家都推了。只有雍正多次求情,暗中照顾,恳求父亲去掉哥哥的枷锁;他还依靠戒急用忍。十四哥想争王位的时候,八哥和阿灵阿合谋的时候,他去查处贪官污吏。关心农民收获。
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时,他就不再忍受了。或者,最初的耐心是为了后来的爆发?
后世很多人在评价雍正和康熙的日常生活时,会认为雍正在伪装,赢得了父亲的信任。比如九子夺权如火如荼,却跑到圆明园种地喝茶。但笔者认为,喜怒无常,戒急用忍,都不是假装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知道自己的一些性格缺点,在关键时刻限制成败,但不能改变,做焦虑。这个缺点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些懒惰,松散;有些自卑,懦弱;有些不耐烦。
后记:
人们对雍正的积极或消极评价是有原因的。本文不参与讨论或定性。只是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试着弄清楚他的心态也有不同的乐趣。
胤祯和父亲康熙是怎么相处的?康熙给了胤祯哪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