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盘子里的食物很难吃。”这句名言是郎朗从小就说的一首诗。老师和家长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们养成节约食物、不浪费食物的习惯。这句话来自李先生的“同情农民”,那么李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他的一些故事。
李先生出生在一个官员身上,他的祖先是一名官员。不幸的是,在他这一代,他的家庭正在衰落。李先生的父母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兄弟抚养他长大。李先生年轻时就展示了他的才华。当然,《同情农民》这首诗也是他年轻时的代表作。他的诗风短小精悍,一针见血,很有特色。
[img]455025[/img]
可以合理地说,他应该走上像他的朋友白居易这样的伟大诗人的道路,但事实并非如此。27岁时,李先生被安排到国家监督管理局担任助教,然后李先生放弃了这个热门地产的职位。后来,他去了金陵,冒犯了太守李凯,被关进了监狱。然而,李凯后来被斩首,李先生被释放。
三年后,李绅回到长安,担任校书郎,从此正式踏入仕途。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李绅顺风顺水,一路升迁到朝廷的权利中心。然而,朝廷正处于著名的“牛李党争”时期,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里的“李”是李绅的朋友李德裕,所以李绅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党争。当时“牛党”里有一个叫李逢吉的人。为了排斥李绅,他推荐韩愈担任京兆尹和御史医生。此时此刻,李绅的官职是御史中丞,如果说京兆尹,韩愈就是下属,如果说御史大夫,韩愈又成了李绅的上级。这样的矛盾,加上这两个人的脾气很强烈,两个人自然经常争吵,最后皇帝无法忍受,两个人都被免职了。
[img]455026[/img]
虽然官场的起起落落很正常,但李先生真正批评的是他奢侈的生活,那就是那个曾经写过“谁知道盘子里的中餐,每一粒都很辛苦”的人。他喜欢吃鸡舌,导致每盘鸡舌消耗300多只活鸡。这种奢侈的风格让同时代的文人鄙视它。晚年,他已经忘记了深深感受民间疾苦的诗人,成为了迷恋朝廷的官员。
知道民间疾苦的李绅,为什么晚年生活极其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