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当时,一个小人物画了一幅漫画,打败了一位当代宰相。这位宰相是宋神宗年间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小人物是郑霞。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西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王安石开始跻身执政之列。
宋神宗深表赞同,王安石提出的首要任务是改变风俗习惯,确立法度,提出变法。
西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宰相。因此,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新法,开始了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王安石的新法律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安置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王安石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扭转北宋后期贫穷和虚弱的局面。然而,王安石的改革违反了保守派的利益,并遭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坚决反对。
新法颁布不到一年,围绕变法、支持和反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斗争。
双方都没想到的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诱因是一个曾经受到王安石青睐但因变法而陌生的小官员。这个小人物是郑霞。
[img]455243[/img]
郑侠(1041-1119年),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一生为民请命,实现了“工资薄节俭,官卑清自尊”。
郑霞的父亲郑辉担任江宁(今南京)酒业税务监督管理局。他决心在父亲的任期学习,努力学习,成名。当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时,他闻到了郑霞出众的才华,非常重视他。他不仅邀请他见面,还鼓励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
郑侠进士及第,治平四年(1067年),27岁,授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
西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施变法时,将郑霞提升为光州(今河南省黄川县)司法参军,负责光州人民和刑事案件。所有光州疑似案件一经郑霞审理就清楚上报。王安石按照郑霞的要求予以批准。
郑侠感激地把王安石当作知己,全心全意地忠于王安石,为国为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报答王安石的知遇之恩。
西宁五年(1072年),郑霞三年任期满,入京报职时见王安石。郑霞目睹了民间新法的弊端。他直接陈述了王安石的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新法在实施过程中扰乱人民的弊端。
王安石对他一直支持的郑霞感到非常失望。他们没有说太多的话。郑霞离开后就不再去见他了,但他仍然多次给王安石发信,陈述新法对人民的危害。我希望他能更换弦。
[img]455244[/img]
政治上的差异使王安石从青眼变成了白眼,郑侠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反而被贬为京城安上门的监门小吏。
从西宁六年(1073年)到次年三月,一直没有下雨。河北、河南等地发生了一场大旱灾,连续十个月没有下雨。经常风起沙飞,天黑地暗,赤地千里,人民无法谋生。
各地的官员仍然敦促受害者归还青苗法贷款的本息。大量受害者只能用草根来满足饥饿感。他们还不得不用锁具和刑具来揭开木瓦,出售生产以偿还官方资金。饥饿的人帮助老人和年轻人,离开家乡逃跑。
西宁七年(1074年)三月,郑霞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反耳忠言。他画了流民扶老携幼的艰苦状态,为图献出,并说:“大臣们一天天看到,画成一幅画,但经过眼睛,他们已经哭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
当宋神宗看到饥民流离失所的漫画《流民图》时,他叹了口气,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它。虽然他什么也没说,但他晚上睡不着。
与此同时,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后高太后也在宋神宗面前哭泣,说世界被王安石搞乱了,要求宋神宗下令停止新法律。
4月,宋神宗也对变法产生了怀疑,于是放弃了王安石的首相职务,改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让王安石离开首都,到江宁府修养。
[img]455245[/img]
西宁八年(1075年)二月,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回首都复任宰相。然而,几个月后,彗星出现在天空中是正常的,但在当时被认为是未知的迹象。
朝廷上,一些保守派大臣趁机攻击新法。虽然王安石尽力为新法辩护,但宋神宗犹豫不决。
复相后,王安石得不到更多的支持。此外,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难以继续实施。第二年春天,王安石再次辞去宰相,彻底回江宁府养老。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改元为“元佑”。太后高垂幕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掌握了朝政大权。因此,之前的新法律都被废除了。
就这样,一场自然灾害产生了一幅漫画,这让力主改革的当代宰相黯然罢官。
谁是郑侠?为什么说他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