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明末大臣,是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出任陕西巡抚时,崇祯皇帝给了他十万两白银,结果他只让流寇安生半年。
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时,崇祯皇帝也给了他12万白银。结果寇首高迎祥被他生擒,闯王李自成只被他打了18骑。明末流寇的避难所陕西被他打成了流寇的禁地。
崇祯九年出任陕西巡抚至崇祯十二年的三年间,孙传庭与流寇同战,几乎没有失败。
不幸的是,由于杨嗣昌的诬陷和崇祯皇帝的愚蠢,孙传庭在流寇被打的时候被判入狱三年。
[img]453476[/img]
孙传庭入狱后,明朝江河日下。
崇祯十五年,关外松锦战役和关内朱仙镇战役两大战略决战都以明军惨败告终,大明王朝到了极其危急的时候。
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终于想起了孙传庭,他在对阵流寇的比赛中几乎没有失败。因此,孙传庭第二次前往陕西,接替被李自成俘虏的王乔年担任三边总督。
这一次,孙传庭将对阵曾经被他打败的李自成。
在孙传庭与李自成的对抗结果公布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孙传庭下狱前同流寇几十战无败的原因。
一、孙传庭是一个不出名的名将
崇祯九年五月,被卢象升打败的寇首高迎祥想回陕西喘口气。
此时,距离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仅两个月。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高迎祥不攻打西安,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孙传庭并非普通人,他计算出高迎祥会经子午谷进入陕西,便提前在子午谷黑水峪设伏。
因此,孙传庭凭借地形优势和以逸待劳,一战全歼高迎祥所部,生擒高迎祥。
崇祯十一年,包袱30万流寇的李自成觉得自己的头很铁,也想效仿高迎祥回陕西喘口气。
结果,孙传庭被埋伏了四次,只有18骑逃到商洛山。
高迎祥的生擒和李自成的逃亡商洛山,充分证明了孙传庭是一位不朽的名将。
二、孙传庭解决了指挥下明军粮薪不足的问题
明末,明军的头号敌人既不是战斗力强的八旗军,也不是大量的流寇,而是粮薪不足的问题。
理论上解决粮食工资不足的问题很简单,但很难实施。
大部分提供明军粮薪的军屯田地都被各地豪强勾结卫所将领占领。
理论上,只要各地豪强和卫所将领退回侵占的军屯田地,明军粮薪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但是要让各地的豪强和卫所将领吐出侵占的军屯田这一到嘴的肥肉是极其困难的。
偏偏孙传庭不相信邪恶,依靠高迎祥生擒获得的巨大威望,孙传庭严军法,清查军屯田地,双管齐下,成功解决了明军粮薪不足的问题。
[img]453477[/img]
三、流寇战斗力不强
明末的流寇看上去声势磅礴,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但其战斗力并不强。
有三个原因:
1、流寇大多是想混口饭吃的饥民,遇到明军时不愿拼死作战;
2、流寇行军经常携家带口,一旦战争不利,家属很容易炸营;
3、在流寇中,真正有战斗力的精锐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只要明军能打败流寇的精锐,就等于打败了整个流寇。
四、孙传庭可以与卢象升、洪承类合作,他也是一位不为人知的将军
高迎祥被生擒,李自成被打的只有18骑,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套路:卢象升正面打破了他的精锐,洪承类拦住了他的腰,孙传庭为他设伏了一根闷棍。
没有卢象升、洪承类与孙传庭的协同作战,孙传庭也有可能取胜,但战果却大打折扣。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是崇祯皇帝手中唯一对阵流寇几无败绩的名将。
崇祯皇帝和朝臣一致认为孙传庭是大明的最后一根柱石,都希望孙传庭大厦能倾倒大明。
但这一次,孙传庭却让崇祯君臣失望了。
崇祯十五年、十六年,孙传庭率军两次赴河南与李自成决战败。
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在潼关被李自成全军覆没,孙传庭战死。
出狱仅一年后,李传庭就被李自成打败的全军覆没,对阵流寇几乎没有失败,曾经打过的李自成只有18骑仓逃离商洛山的孙传庭,让人不禁感叹。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孙传庭独木难支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出狱时,卢象升战死,洪承类向皇太极投降。虽然孙传庭是一位不朽的将军,但面对大明,孙传庭孤军奋战。
二、兵新募,不堪用
孙传庭第二次去陕西当三边总督时,他带出的精锐之师早已埋葬在松锦之战中,他不得不招募大量新兵。
把新兵变成精英教师需要足够的时间。然而,绝望中抓住孙传庭救命稻草的崇祯皇帝一再敦促孙传庭出兵攻打李自成,希望孙传庭能重复活捉高迎祥的旧事。
崇祯九年,孙传庭之所以能活捉高迎祥,主要是因为孙传庭占据了地形优势,高迎祥先后遭到卢象升、洪承类的重创。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率军赴河南攻打李自成,既没有地形优势,也没有与卢象升、洪承类合作,更要面对实力远胜于高迎祥的李自成。
在这种情况下,孙传庭招募的大量新兵非常不堪用。
[img]453478[/img]
三、孙传庭生气
孙传庭生擒高迎祥后,为彻底扫平流寇所制定的“四正六角,十面张网”战略开始实施。
孙传庭不同意这一策略,认为这是饮鸩止渴。
孙传庭的不赞同使杨嗣昌怀恨在心。因此,孙传庭虽然屡立战功,但在杨嗣昌的操纵下,往往有功不赏,受到重罚。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和洪承类接到诏令,率领军勤王。
在杨嗣昌的安排下,洪承畴受到了相当大的礼遇,而孙传庭甚至不能见崇祯皇帝。
崇祯十二年,孙传庭在杨嗣昌的诬陷下蒙冤入狱。
孙传庭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公正,心里能没有气吗?
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孙传庭两次输给李自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崇祯皇帝反复催促孙传庭出战,导致孙传庭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战前准备。
然而,崇祯皇帝一再敦促孙传庭出战,并没有得到朝臣的支持。大多数朝臣认为,孙传庭的陕西官员是大明的最后一对财产,不容易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孙传庭能够为自己辩护,了解利益,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战前准备时间,他很可能会成功。然而,在愤怒的孙传庭收到崇祯皇帝的命令后,他匆忙起兵攻击李自成,最终导致两次失败。
四、后勤供应困难
明末,由于多年的战争和自然灾害,河南长期以来一直是赤地千里,到处都是饥饿的人,无法向孙传庭的军队提供粮食和工资,因此孙传庭不得不依靠陕西的转运物流供应。
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孙传庭率军攻击李自成两次。事实上,他们都有很大的机会获胜,但最终,由于雨天,后勤供应无法按时送达前线,他们失败了。
为什么孙传庭几乎没有失败?为什么他还会输给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