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渊建立了唐朝,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和平。李渊可以放松一下。武德两年,即公元619年,可以说是唐朝多事之秋,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只是一场小风小浪。唐朝活了下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很多人只了解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事实上,也有重要的大臣在李渊建立唐朝。这四个可以说是机智多谋,他们的智慧值得学习!
1、裴寂
裴寂字玄真是山西临沂人。李渊起义时,裴寂也是晋阳的官员。他卖掉了自己的财产,充当军事物资,支持李渊,唐代第一任首相。
裴寂和李渊是老朋友,在长安就认识了。裴寂去太原当晋阳宫副监,李渊很快就成了太原留守。他们每天都在密谋如何造反。进入长安后,裴寂首先劝说,李渊成为皇帝后,将裴寂封为宰相。
每次上班都要请裴寂坐在一起,下班后把他留在宫里,听他的话,只说裴监不叫他的名字,享受满朝文武无人能及的待遇。
每次李渊出游,他都命裴寂留守。李渊还给了裴寂铸币的权利,和他成为了孩子的姻亲。玄武门变更后,裴寂还是宰相,很快就被起诉谋反。李世民免去了裴寂的职务,让他回老家。
[img]451392[/img]
2、萧瑀
杨光的姐夫萧宇,他的妹妹是萧后。隋朝时,他手里拿着一支重兵。李渊攻下长安,派李世民劝他投降。萧宇一句话也没说,把人交给了李世民进了长安城。武九年来,所有的王子都在暗斗。李渊偏袒李建成,怀疑李世民,想除掉他。
尽管个人得失,萧宇还是坚决支持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因为刚直不阿,敢言而被李世民罢相六次,又下台六次,可谓情仇满怀。李世民贞观十七年画像凌烟阁,萧宇排名第九,贞观二十二年病逝。李世民亲自写道:“疾风知劲草,知时事。”
3、刘文静
他是一代又一代的官员,但他的家庭正在中落,善于规划。隋末,他在晋阳县当官。他和裴寂在城楼聊天,突然看到一场烽火。裴寂抱怨说你我生活艰难,生活不及时。刘文静回答他说:“塞翁失马。你怎么知道这不是祝福?这是你我团结起来赢得名声的时候了!”
他说的是,他有接近李渊的想法。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战争是刘文静的战略首先派上了用场。他建议李世民说:“现在我们应该在晋阳开兵,竖起招兵旗。我们至少可以得到10万名士兵。不到半年,世界就会确定。”李世民立即回答他说:“这就是我想听的。”
4、陈叔达
陈叔达是陈宣帝的第十七个儿子,容止出众,才华横溢。十几岁的时候,他可以即兴写诗,帮助他成功。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继位。陈叔达被命名为义阳王,后任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
义宁元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打江军,陈叔达献城投降。李渊突破长安后,以立代王为皇帝,担任大丞相。陈叔达被授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并与丞相府记室温大雅一起执掌秘密,参与起草军书、赦令和禅宗文明。
[img]451393[/img]
武德元年(618年),杨玉禅,李渊称帝,成立唐代,任命陈叔达为黄门侍郎。武德二年(619年),陈叔达又担任纳言。
陈叔达因为家庭纠纷被御史弹劾。唐太宗不想宣传自己的错误,就让他回家休息,只保留闲散的官职。贞观九年(635年),陈叔达因病去世,为了计划。之后,他追求家庭部的尚书,忠于改变他的号码。
李渊手下也有很多重臣,为什么政变时没人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