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的故事,东吴作为三国之一,为什么没有机会统一世界?东吴的实力这么差吗?
东吴缺乏在进攻性战争中打硬仗的能力。公瑾文武兼备才能优秀,但在攻坚时也难免四处迂回,难道是周公瑾才能不足吗?显然,整个东吴的实力并不支持东吴打硬仗。我觉得孙氏家族从来没有少过贤臣的帮助。孙坚起兵时,有程普、黄盖、韩当等将军的帮助。孙坚死后,孙策投靠袁术,南下江东。经历了许多变化,他的许多将军仍然存在。孙策遇刺后,孙权在弱冠之前执掌大权。张昭、周瑜等好大臣的帮助下,立足江东。
终孙权一世,每次危机时刻,总有人站出来,赤壁之战曹操军队压境,周瑜站出来。夷陵之战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陆逊出来擦屁股。后来孙权这样对鲁迅,鲁迅的儿子鲁抗还是对孙吴忠心耿耿。包括孙权后期的诸多死亡行为,孙权死后宗室的混乱,都有忠臣出来平乱,延长孙吴国的时间,不得不说,运气真的很好。魏军从未涉足长江南岸,所以灭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晋国政坛内部的勾心斗角形成了制约。支持灭吴的杨虎和杜预长期担任荆州指挥官。荆州军团将是发动灭吴战役的主力军。灭吴后,杜预等人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贾充荀凯等人不想看到的。晋国一直有巨大的反对攻击吴的声音,对司马炎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晋廷争论吴开战十多年,无法做出决定。外部形势不稳定,即西北叛乱影响了司马炎对吴的态度,其他人也回答了这一点,这里不再重复。
[img]451302[/img]
三国时期,在整个历史背景下,其特殊性在于,这是第一次“南方政权与中原分庭抗礼,长期对抗”。在前三次统一战争中,无论是嬴政、刘邦还是刘秀,当他们基本平定北方时,江南完全无法抗拒,很容易被推平甚至传唤。然而,两汉四百年来,江南的发展一步一步地进行,在第四次“统一战争”中,量变产生了质变。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发现前三次的经历在自己这里并不容易使用,南方这两个家伙竟能长期抵抗。
[img]451303[/img]
南北对峙的首次出现,也意味着南方政权的实力仍然弱于北方,更不用说“守江必守淮”等经验了。在没有先例可依的情况下,219年偷袭荆州是一种错误的策略。制约东吴扩张能力的最大因素是江东相对北方的发展。在我看来,东吴进取的机会是在200年官渡战期间与袁绍进攻曹操。然而,孙策的突然去世使这一计划成为一个泡沫。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孙权不得不整合江东内部危如累卵的局面,此时北方的总体趋势已经确定。
孙刘都为击退曹操作出了贡献,应该各得一分地盘,而孙吴则是联盟的主导方,出兵多,多分一点是合乎逻辑的。但事实上,孙吴只占据了不完整的南郡和江夏,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我认为这可能是荆州地盘需要进一步分配的临时安排。周瑜死后,南郡易手,这又是一笔交易。此后,孙权只有江夏与长沙分离的汉昌县,如果这是最终分配,孙权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这个协议应该是临时的。
[img]451304[/img]
后来,孙权派吕蒙去荆南三县。很有可能这三个县是孙权在早期协议中想要得到的地方,或者孙权认为需要分配的地方。经过一番博弈,湘水之盟终于平分荆州。从荆州的归属来看,双方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刘备当年抵制孙吴取益州,后来借南郡地利得益州,孙权很可能心理失衡。此外,双方几乎相遇,这也埋下了白衣渡江的伏笔。@ 荆州问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不是孙权或刘备无耻的问题。
东吴是世界三分之一的得主 为什么东吴没有机会统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