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年不是节日,而是一个无恶的怪物。还有人说年是恶魔。接下来,听听他的一些故事。
关于年兽的传说,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很了解,作者不会重复,但一切都害怕深入研究,“年”真的是一种邪恶的野兽吗?甲骨文揭开了最初的意图,最初与年兽无关。
01
年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文字形象非常简洁,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谷物的一束耳朵下垂,代表谷物已经成熟,下部是一个弯腰和手臂向下伸展的人。代表收割庄稼或携带粮食回去。两者的统一是“人负禾”或“人收禾”,这意味着收获和收获,延伸为一年的收获,谷物已经成熟。
周朝金文中的“年”字与甲骨文非常相似,但下垂的谷穗更明显,人们的腰更弯曲。之后,周朝的“年”字演变成人和连接,不再分为上下两部分。
[img]450126[/img]
直到秦汉时期,年字变化越来越大,但总的来说,“人与和”的影子依稀可见。汉末,“年”字的写法演变而来,逐渐脱离了“人与和”的结构。
谷物种植和成熟有一个周期,古代祖先把这个周期定为“年”,所以“年”慢慢演变成一个时间单位。《二雅·释天》中说“夏日岁,商日祭祀,周日年”,晋朝郭普解释说:“岁,取岁星一次;祭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年本指木星(岁星),年是指祭祀周期,年是指温带地区的谷物一熟,所以“年”代表时间周期与谷物成熟密切相关,与年兽无关。
人以食为天,庄稼熟了,收获很多。接下来,他们就不用饿了。在古人看来,自然要举办庆祝活动,感谢上帝和祖先,吃点好的,穿点暖和的衣服,许个愿,然后过一个快乐的冬天,等待来年的奋斗。
因此,最初的“新年”与怪物的攻击无关,但它代表了谷物的成熟和人们的收获。收获后,古代祖先举办的“春节”自然不是在今天的春节,而是在谷物收获后,大约在今天的阳历十月,它的意义与今天的春节非常相似。
02
既然“年”和恶兽根本就是风马牛,那么“年兽”的传说从何而来,甚至让人一谈过年就有“年兽”的印象?
事实上,翻遍古籍都找不到年兽(或夕兽)的说法。根据学者朱春翔的研究,1933年《上海老话记录·岁时风俗记忆》是第一个提到“年兽”的文献:
“有挂紫微星画轴的画家,画家每画一根石柱,柱子上锁着一只狗不是狗的动物,或者云是动物的天狗星,或者云是动物的名字,他们经常想吃人。紫微星故锁之,不让下界肆虐,让人不逢年患,所以过年最好挂这个。”
因此,“年兽”的各种传说很可能不是来自古代,而是来自现代。当然,不排除自古以来某个地方的民间传播,作者记录下来。
1959年,《新民晚报》刊登了《年》的故事,详细描述了年兽的外貌:
“‘年’有两个头,四只耳朵,八条腿,专门吃人过日子。但是‘年’很懒。它一年四季都在昏昏沉沉地睡觉。直到除夕夜,它才爬出黑暗的洞穴,寻找它的受害者。‘年’怕太阳,不喜欢红色,尤其讨厌喧闹的声音。”
之后,各种新年野兽的传说和故事蜂拥而出,逐渐广为人知,使人们形成了新年是为了打败野兽的印象。同时,古籍中也没有记载传说中的“夕兽”,而“夕兽”传说与“年兽”传说高度相似,可见两者极有可能都是近代编造的。无语的是,有专家认真地说“除夕”就是“除夕兽”的意思。其实古人写的“除夕”就是“经过、更换”的意思。
03
[img]450127[/img]
既然年兽是现代的产物,古人过年时爆竹、对联、灯火通明有什么意义?
一、爆竹驱逐“疫情之鬼”
上面说过,古人收获庄稼后会举行庆祝活动,但农业受天气影响很大。如果上帝不欣赏他的脸,他明年就会饿。因此,如果他收获了,他会祈祷明年会好转,如果他道歉,他会祈祷。然而,面对自然,古人极其渺小。为了赶走邪恶和不祥带来的恶劣天气,古人求助于超自然力量——鬼神。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前一天用打鼓的方法驱逐“疫鬼”,每年都会举行“大诺”仪式,“乡日诺,朝服站在舞台上”。官方组织相关活动,非常正式。后来还有“至除日,禁中呈大诺仪,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彩衣,拿着金枪龙旗。这里的“诺”(nuó),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仪式之一。
可见,一开始人们用鼓和巫舞来驱逐“疫情鬼”,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方式太高端,玩不起,于是慢慢形成爆竹恐吓鬼。《荆楚岁时记》记载,年初一在庭前放鞭炮的情况,“鸡鸣起来,先在庭前爆竹,以辟山末恶鬼。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畲田行》写道:“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鞭炮出现后,驱逐恶鬼的方式升级,慢慢形成了放鞭炮驱逐恶鬼的传统。
二、对联最初是为了“祈福灭祸”
对联始于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挂在门上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据《山海经》记载,“沧海中有度朔之山,上面有大桃木,总共屈了3000英里。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进出。有两个神人,一个是神茶,一个是郁闷,主读领百鬼。”也就是说,“神茶”、“郁垒”就是管理百鬼之神,就像“百鬼之王”,而他两个住在大桃木上。
东汉英绍的《风俗通义》记载:“《黄帝书》说,在古代,兄弟俩在朔山的桃树下生活,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芦苇索,坚持吃虎。于是县官在除夕夜画了一幅桃人芦苇虎,为前事服务。”
因此,过年挂桃符的习俗在古代慢慢出现,背后的逻辑是“百鬼之王”的“神茶”、“抑郁”在这里,还有那个不长眼睛的小鬼敢来?
[img]450128[/img]
起初,人们只是写二神的名字或描绘图像,后来演变成写吉祥语,然后发展成对偶的诗。宋代,对联正式出现。除了对联,桃符还演变成了“门神像”。现在,我们常见的秦琼和尉迟恭门神实际上起源于“神茶”、二神“郁垒”。
三、灯光明亮地象征着驱逐所有邪瘟病疫
除夕那天,据说家里的每个房间都应该灯火通明,目的是驱逐年兽。其实古人认为这是“守岁”,叫“燃灯照岁”,就是除夕燃灯烛,晚上守岁,每个房间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
据说这样一年过后,象征着把所有的邪瘟病照都跑掉,就会使来年家里的财富丰富起来。
守岁习俗最迟出现在晋朝。晋朝周围的《风土记》说:“蜀的风俗,晚年的问候,叫馈岁;酒食邀请别岁;除夕不眠,叫守岁。”《风土记》的作者是江苏宜兴人周围浪子回头的典范。
综上所述,在古人眼里,“年”的初衷是庆祝一年的丰收。同时,为了明年收获更好,万事平安吉祥,有爆竹、对联、灯火通明等驱逐“疫鬼”的习俗,但一切都与年兽无关。近代以后,文人要么根据民间传说或自己编造了“年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媒体轰炸,“西兽”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
年真的是历史上的恶兽吗?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