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不起投诚的张松,导致张松投靠刘备,从而失去了蜀国。既然张松奉刘章的命,曹操为什么看不起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张松的脸太丑,锋芒太强,这是曹操的禁忌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对张松容貌和性格的描写都是统一的,用“短小放荡”来评论。
然而,古代士人对外表或有一定要求的人并不能完全实现“唯才是举”。即使在后来的科举阶段,考试的前提条件也是“身材丰富”,更不用说在魏晋时期高度重视“风神”了。
在这个阶段,连被称为“凤雏”的庞统都不受欢迎,更何况是一个不出名的张松,还是一个背主求荣的人。
实际上 如果张松去看刘备或者 孙权,不会遭受太多的羞辱,使命应该更顺利,但只有他有两件事犯了曹操的禁忌。
第一个是身材矮小,长相丑陋。
众所周知,曹操的长相其实是一样的 也不好看,这已经成为当时很多人讽刺的对象,连曹操自己都有一些“羞耻”。
例如,在典故中,曹操在会见匈奴特使时担心自己的外表不好,不足以威服远邦。因此,他邀请了英俊壮丽的崔燕“扮演”自己,而他自己则扮成了站在床边的护卫。会后,曹操还特意派人询问匈奴使臣对“假曹操”的印象。
结果使臣说魏王雅望很好,但站在床边的抓刀护卫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到后派人追杀使臣。
由此可见,外表的短缺是曹操的心脏病。虽然他说他不在乎,但他仍然非常重视他的心。
[img]449601[/img]
独自一人,这一次刘章派来的特使其实是一个身材矮小放荡的张松,引起了曹操的“多疑”气质。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矮个子丑陋的人来看他,益州是一个如此富裕和丰富的地方,也是一个杰出的地方?
因此 ,他怀疑刘璋的真实意图,认为这是为了侮辱他。
第二,张松贬低了曹操的《孟德新书》,这也是浪漫中的情节。
为了让张松难堪,杨秀压制了自己的气势。幸运的是,双方在谈判中采取了主动,所以他拿出曹操新写的《孟德新书》给他看。
结果,张松有一种永远不会忘记的能力,并在一瞬间完全详细地背诵了这本书。坏的是他说蜀中的孩子们可以背诵这本书,曹操抄袭了战国时期的无名氏。
“永不忘记”的能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所以读者理解真相,曹操和其他人不知道。这样的事情让曹操不自信,认为这与他祖先的作品是一致的,所以他销毁了这本书。
然而,无论曹操怎么想,无论真相是什么,曹操“剽窃”的声誉都出来了,这对他的声望是一个特别大的打击。不仅敌对势力有嘲笑他的把手,而且在同一势力的指挥下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寒冷”。
犯下这样两个重大禁忌,张松这次出使的结果可想而知。
那 ,张松为什么要这么做?根本原因是他认为“益州”对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即使他更加放纵,曹操也会为了益州与他联盟。
但问题恰到好处,曹操没有把益州放在眼里。
时代潮流,刘备新败,人们认为世界将统一世界
益州在三国早期享有一段时间的和平。基本上没有大战争,积累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由于地形陡峭险峻,易守难攻,一时没有势力激怒它。
但问题是,远离战争导致军队实力不足,易守难攻的另一面也体现了出川的困难。所以这是一个被锁定的区域,只是有点富裕,对其他力量没有威胁。
除了浪漫,史书记告诉张松来曹操的时间恰好是荆州战争结束的时候。刘备就像一只失去家人的狗。刘聪甚至把荆州交给了他。孙吴在河对岸的势力很谨慎。战争是和尚的犹豫。
[img]449602[/img]
因此,当时很多人认为曹操统一世界的梦想马上就完成了。荆州的收入只不过是马超和韩遂的西凉、刘章的巴蜀和江东的孙权。如果江东不战而降或最终失败,曹操本质上已经完成了统一。
谁能想到曹操官渡之战以弱胜强,能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这次又带领了80多万大军,竟然会在孙刘联盟下崩溃?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章睡不着,吃不着。他担心曹操拿下江东后会掉枪头。兵锋直接来到益州。无奈之下,他只能派口齿伶俐的张松去打招呼。
因此 ,事实上,张松认为他的“优势” 是不存在的,现在是益州刘章有求于人。在曹操势力眼里,张松所表现出的轻蔑是荒谬的。
因为张松所谓的“送”地盘,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益州拿到,不是雪中送炭,甚至连“锦上添花”都谈不上,只能求存自保。
曹操为什么要容忍张松的无礼傲慢?
当然,赤壁之战后,曹操战败,孙刘联盟声势磅礴。张松以背主求荣的方式把益州“送”给了刘备,这在当时是不可预测的。
刘章派张松去取悦曹操。曹操为什么看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