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牧野之战中的八百诸侯有哪些?川军有贡献吗?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战,是周武王联军和商朝军队在牧野的决战。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

早在三千年前,四川军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参加了武王的牧野战,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色彩。四川军队参与了武王的征服,这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些四川军队是由神秘的三星堆文明派来的吗?陕西汉中出土的一批青铜戈可能解开了这个谜。

周国原本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小国,但自古以来,周人就开始了“剪商”计划。后来,经过季历和周文王的努力,特别是周文王在位50年后,实施了许多正确的政策,任命了姜子牙等人才。国力逐渐强大,征服了西部狄夷,稳定了后方,最终达到了“世界三分,第二周”。文王死后,武王开始了最后的商业战争。

大约在前1048年,为了测试伐木工人的可能性,周武王在河南孟津与诸侯会盟,“周武王东伐至盟津(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800”。所谓八百诸侯,只是一个虚拟指数,说明当时叛商归周的诸侯很多,进一步反映了殷商的统治不受欢迎。

两年后,这位诸侯参加了牧野之战,在周人的带领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灭商。那么,这800位诸侯是什么呢?据《尚书·牧誓》记载,有八个非常重要的狄夷,“庸蜀、羌、蛮、八、彭、博”,第二个是“蜀”,即今天的四川。可以看出,早在三千年前,“四川军”就已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现代著名的四川军队在三千年前的牧野战争中是如何战斗的?对于牧野战争的具体过程,历史书几乎被带走了。只有“王誓言,虎贲,军车驰商人,商人崩溃”这句话,周军的具体战斗过程,自然不会特别描述周人附属国的战斗方式。

然而,现代学者根据“前歌后舞”的不正常记录发现了一些线索。我们都知道,武王是一场非常严肃和庄严的残酷战争,怎么会有一首快乐的前歌和后舞呢?此外,商周在战争中没有唱歌和跳舞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武王前歌后舞”从何而来?历史书上留下了两条重要的线索。

1.在楚汉争霸中,刘邦集团招募了一批巴士士兵“为汉前锋”,这些巴士士兵“精力充沛地跳舞”,也受到了刘邦的赞赏。东晋常曲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阆中有渝水,大部分人都住在水里。他天生勇敢。他们都是汉前锋,精力充沛地跳舞。”。

2.《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封,实现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有侵犯、有侵犯意义)殷人,前徒倒戈。”

因此,“四川军队”以歌舞的形式冲锋陷阵,本质上营造了一种可怕的氛围来威慑敌人,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历史学家王宁生在《释放武王伐周前歌后舞》中指出,云南德宏的景颇族、四川凉山的彝族、战前的“歌舞凌”习俗。

当然,武王伐纣中的“前歌后舞”是否是川军,目前还没有100%的结论,但却是目前最可信的解释。

20世纪20年代,在四川省广汉市,考古学家发现了三星堆遗址,揭开了古蜀神秘的面纱一角,震惊了国内外。

同时,在同一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殷墟甲骨文中,学者整理出11条有“蜀”字的卜辞,“(氏)蜀射300”、“蜀御”、“至蜀”、“正(征)蜀”等卜辞表明,古蜀经常向商朝提供射手、御人等服役者。古蜀派使者到商朝,商朝在武丁时期征服古蜀。由此可见,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国就与中原文明有了一定的交流。

因此,人们不得不产生一种遐想:既然武王伐纣中有川军,这支川军是三星堆文明派出的吗?

[img]448612[/img]

根据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情况,学者大致规定了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三星堆文明活动时间,约4800年至3100年。而且武王伐纣的时间,“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说,三星堆文明基本消亡后50多年,武王伐周才发生,两者很难及时相关。牧野战争中的“川军”不应该是三星堆文明派来的。

但如果这支四川军队与三星堆文明无关,《尚书·牧誓》中的“蜀国”是什么身份呢?考古学发现的一种青铜武器——商朝晚期的三角援戈,可能揭示了这支神秘的四川军队的身份。

三角援青铜戈(见上图)与中原青铜戈(见下图)大不相同。最早出土于安阳殷墟,至今已出土11件,其中等腰三角青铜戈数量较少。青铜戈是商朝军队的标准装备。为什么殷墟只有11个奇怪的三角援青铜戈?

考古学家发现,三角援助青铜戈多分布在蜀地,这在中原是极其罕见的。然而,除了四川,陕西汉中还有大量的三角援助青铜戈。在陕西省汉中城固苏村的商代遗址中,发现了95件青铜戈,其中81件是等腰三角宽短援助青铜戈达;汉中城洋地区发现111件青铜戈,其中约77%是三角形援助青铜戈。

[img]448613[/img]

可以看出,三角援助青铜戈的来源在于四川,因此也被称为“蜀戈”,是四川军队的主要战斗武器。通过蜀人独特的武器文化,学者们判断,早期的蜀文化不仅存在于四川,而且还传播到陕西汉中。也就是说,一个“蜀部落”可能会扩展到陕西汉中,或者汉中的当地部落被蜀人同化,所以商周称这个部落为“蜀”,殷墟中的“蜀戈”来自蜀人对商朝的贡献。

汉中与关中,虽有秦岭阻隔,但毕竟距离很近,还有道路相通,两地交流相对方便。商朝末年,周人征求西方和西南狄夷,将汉中的一个川人部落纳入统治,并要求这些“陕西川军”共同伐商,这是完全可能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封,实现巴蜀之师”。历史学家董作宾和顾颉刚都认为周文献中的“蜀”位于陕南汉中。

四川盆地的川人有可能参加武王伐周吗?至于周武王是否征求过四川,既没有历史证据,也没有考古证据,“蜀道难,青天难”,交通障碍也让周武王难以征求四川。事实上,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国司马错才摧毁蜀国,然后摧毁巴基斯坦,将四川纳入统治。占领四川这么晚,与四川独特的地形密切相关。因此,武王伐周中的“四川军”不太可能来自四川盆地。

综上所述,早在3000年前,就有一支生活在陕西汉中的“陕西川军”参加了武王伐周,但不确定这支“陕西川军”是陕西人还是四川遗民。

在陕西宝鸡竹园国墓地,考古学出土了许多与蜀文化密不可分的器物,表明它应该是蜀人发展起来的诸侯国。也许陕西宝鸡的蜀人是《尚书·牧誓》中记载的蜀人的一个分支。


牧野之战中的八百诸侯有哪些?川军有贡献吗?牧野之战中的八百诸侯有哪些?川军有贡献吗?

,,,,

  • 周武王姬发是怎样死的?姬发生平简介
  • 周武王,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

  • 揭秘:高攀龙是哪朝人?高攀龙因何投河自尽
  • 明朝高攀龙,字存之或云从,江苏无锡人,后世称之为“景逸先生”。高攀龙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东林党的领袖,同时也是“东林...

  • 周以[专利]治民: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
  • 中国的确切年龄是共和国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的841年。今年,召公与周公合作,共同掌管周王的权力,处理国家政府。在此之前...

  • 周文王姬昌早年有着怎样的经历?姬昌生平简介
  • 1、勤于政事 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 相传西伯...

  • [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高攀龙如何成为林党的领袖?
  • 明朝高攀龙,字存之或云从,江苏无锡人,后世称之为“景逸先生”。高攀龙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东林党的领袖,同时也是“东林...

  • 揭秘:周平王的东迁和春秋战国的形成有何关系?
  • 在周朝八百多年的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西周灭亡,又由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一个东周时代。至于东周时期,在历史又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