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61年(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在北郊昌春园去世。他继承了王位,次年改为雍正。“望着历史的河流,感受着历史的沧桑,让我们一起走进了解。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康熙五十六年,西北战争又开始了,康熙皇帝派出六万大军去平叛。
这6万军队的将军傅尔丹轻敌冒进,被准噶尔部队埋伏,最终全军覆没。康熙皇帝不得不从众位王子中挑选一位将军王进行平叛,这也拉开了众位王子与将军王的斗争。
事实上,这个故事并不是完全编造出来的,而是提前了战斗的时间。这是雍正年间的战斗,但刚刚搬到康熙年间。此外,清军在这场战斗中确实失败了。
那么这场让京八旗家戴孝的战斗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傅尔丹冒进来的吗?
一、
傅尔丹冒进的这场战役,叫做与通泊之战,是雍正九年发生的一场战役,使清八旗精锐丧失。特别是京八旗,总共有4800人,结果是4583人死亡或被俘,说全军覆没也不过分。
这场战争也是清军在19世纪之前经历的最大失败。之后,京八旗确实是家家戴孝,朝野震动。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斗持续了三代皇帝。自康熙皇帝以来,他一直在征服准噶尔。虽然他也低头称臣,但并没有完全消灭。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完美老人”,他认为最大的功劳是打败准噶尔,将准噶尔汗国纳入清朝地图。
[img]449455[/img]
清军和准噶尔打了这么多次仗,但雍正帝在位的战役以惨败告终,那么清军和通泊之战在哪里输了呢?
与《雍正王朝》中的老八银儿和老十四银儿故意不给傅尔丹粮草,催促他快速决战不同。与通泊的战斗是雍正帝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动出击多年的战斗。
康熙皇帝死后,蛰伏了一段时间的准噶尔部再次拉旗叛乱,但清朝的军事和经济都一团糟。因此,雍正皇帝主要以防御为主,咬牙切齿地进行改革,等待时机成熟。在此期间,雍正皇帝成立了军用飞机办公室,任命易亲王尹祥、书房大臣张廷玉主持军用飞机的日常工作。
雍正九年后,雍正帝派出的清军与准噶尔军队的对决拉开了,决战开始了。
二、
雍正八年,雍正帝派出两支军队,一支是以傅尔丹为统帅的北路军,另一支是以岳钟琪为统帅的西路军。
因此,傅尔丹也制定了四大军直接捣乱黄龙的策略,但军队刚刚开放,但雍正帝停止了。原因是这些军队太大了,准噶尔军队已经准备好了,所以几支军队又开车回去了。
也就是说,第一阶段的战斗几乎没有结束,所以双方停战一年,这一年足以准噶尔做好应对准备。
清军无所作为并不意味着准噶尔军队也在等待。他们主动向清军西路军发动侵略战。他们不仅抢劫了清军的大量行李,还偷走了10多万头牲畜,杀死了3000多名清军。
经常处理的清军随后改变了战略,开始大修土木工程,计划在修建城市的同时稳步前进,直到准噶尔腹地的博尔塔拉建成。这一战略对准噶尔骑兵相当有效,在城墙上修建炮台。有了城市防御,准噶尔无能为力。
然而,这一战略只实施了一半,准噶尔军队一直在与清军的西路军作战。雍正帝认为没有必要稳步前进。当他们与西路军作战时,北路军应该一举入侵准噶尔的后方,直接攻击黄龙。
就这样,京城最精锐的八旗兵,加上各地驻军都派往北路军,准备打准噶尔措手不及。
就这样,傅尔丹率领浩浩荡荡的北路军进入准噶尔军队的包围圈...
三、
与清军和准噶尔军在通泊战争中的军事力量相比:
准噶尔军队的领导人,也是准噶尔汗国的领导人,亲自带领军队,并带领了几乎所有的准噶尔军队精英。总兵力超过3万人,主要是骑兵,还有少量的火炮和火枪兵,具有超强的野战能力。
[img]449456[/img]
清军总司令傅尔丹,总兵力2万余人,其中京八旗约6000人,其中前锋鸟枪配备率超过一半。骑兵营约9000人,是战车部队,主要对付骑兵。此外,还有8000名杂军。
战争前,曾经被俘的清军跑回来报告说,准噶尔军队已经在阿尔泰集结军队,试图攻击北路军。但傅尔丹认为这是一名被对方反抗的士兵,并没有采纳这一说法。但机会是不可或缺的,他命令军队迅速进攻,并计划在加尔丹·没有集结的情况下打败他。
后来,他们逮捕了几名准噶尔牧民。他们谎称前面只有1000多名准噶尔军队,故意声称有3000人。
得到这个消息后,傅尔丹确实命令军队冒进来,打算一举消灭这一小撮敌人。
就这样,傅尔丹的主力部队和先锋部队都进入了博克托岭,立即伏击。准噶尔骑兵从高处冲锋,傅尔丹全力抗敌。
就这样,傅尔丹在面对准噶尔军的三倍时,输掉了比赛。经过艰苦的战斗,傅尔丹决定突破。
许多将领和士兵死后,终于突破了回合通泊大营,加尔丹·策零也随之而来,再次苦战,傅尔丹再次突破。
四、
与通泊一战,清军损失惨重,残余清军返回科布多城时,只剩下2000多人。
那为什么傅尔丹会失败呢?
@ 傅尔丹确实冒进来了。对于清军来说,他更擅长守城,而准噶尔军主要是骑兵。攻城战是他的弱点,一开始的策略是错误的。
@ 傅尔丹的情报工作不到位。如果他相信一个囚犯,他会让军队冒进来。当军队和地形都处于劣势时,他会进入敌人的伏击圈。
[img]449457[/img]
第三,发现不对劲后,傅尔丹没有立即突破,而是命令骑兵向上冲锋,跟随准噶尔骑兵向下冲锋。结果可想而知。当骑兵损失惨重时,我想到了突破。不幸的是,宝贵的马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突破并不容易。
此外,作为通泊的大营,军队的最终保障实际上是建在湖边,这种建设方法不能说有问题。但在明显失败的前提下,也跑到这里,是让别人包围,想要突破困难,只能一个接一个地冲出门送死。
@ 驻扎在科布多城的清军没有主动救援。虽然留守的军队领导呼吁大家去救援,但几乎没有人回应,甚至有人在战斗中逃跑。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方首领加尔丹·战零经验丰富,非常狡猾,在战略上欺骗了雍正皇帝。早期骚扰西路军,后期击败北路军,这也是加尔丹·战零最辉煌的时刻。
后来,他想继续扩大战果,但他失败了。最后,双方都筋疲力尽,不得不再次休战。
当下一场战争再次开始时,已经是乾隆年间了,准噶尔部再也没有延续过去的力量,成了一个被杀的小强。
在与通泊的战争中,清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精锐的损失。随军近20名将军中,大多数人死于战争或自杀。其中四名将军全部自杀,七名王子和大臣也死于混乱的军队,只有一些人逃跑了。
随军精锐的京八旗子弟,是当年跟随努尔哈赤打江山的王牌军队,被称为“金兵不过万,不可战胜”。在努尔哈赤时期,曾经追逐80万明军的1.8万旗兵损失惨重。
遇到这次惨败,京八旗家戴孝,也就不足为奇了!
什么时候会发生与通泊的战争?是什么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