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汉代人的识字率有多高?为什么会这样?

汉字起源于汉族祖先的刻画标志和原始绘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故事。

仓颉成功地创造了文字,惊天动地地地哭泣着鬼神。很长一段时间后,文字属于高端奢侈品,普通人与之绝缘,知识的载体——文字属于贵族垄断的产物。春秋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破产贵族,人们逐渐开始传播家庭知识,于是“文人阶级”出现,知识逐渐向平民发展。

从春秋到汉代,经过数百年的洗礼和几百年的发展,汉代的中国识字率有多高?考古学发现,汉代的竹简可能揭示了真相,远远高于我们想象的。

01

1930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地区,汉代烽火遗址出土了1万多只简单的竹笋,后来被称为“居延汉简”,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居延烽火遗址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它在维护河西走廊畅通、保证汉西交通、切断匈奴与羌族联系方面发挥了战略作用。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烽火台。秦汉时期,中国北方领土不以明长城为界。明长城北部有新秦中部领土,汉代烽火遗址将出现在内蒙古。

根据汉代的烽火制度,一般不到十人驻守篝火,居延烽火基宽2.5~2.8米,高3米,和普通的烽火没什么区别,所以居延烽火只有10人左右。然而,不到10人的烽火在200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了1万多个汉简,这显然非常不寻常。

学者整理解读后发现,居延汉简记录的内容大部分是汉代边塞上的驻军档案,其中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

02

[img]449648[/img]

居延汉简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四条。

1.守卫士兵日常工作记录《日迹簿》、武器装备登记记录《守卫器簿》、粮食发放记录、衣物储存记录等。

2、蒙学书如《仓颉篇》、“急就章”等和“九九表”。

3.大量的练字简是书写练习的遗存。

四、个人债务记录、私人信件等。

日常工作记录,蒙学书籍,练字竹简,私人“日记”...说明居延烽火中有识字人,有正在学习识字的人。

然而,毕竟,居延烽火已经积累了200多年,并且没有孤立的证据。单独居延竹简仍然缺乏说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汉代烽火遗址,如华海汉代烽火遗址、甲渠候官遗址、甲渠塞第四荀遗址、肩水金关遗址等。出土了数万个汉简,包括诏书、书籍、甲子表、书信、仓颉篇等。

显然,至少有一个小团队在汉代驻扎在灯塔上,以记录日常工作,接受上级的命令。此外,蒙古作品《仓颉》的反复出现表明,灯塔军官喜欢学习,而热爱学习的动机可能是汉代军人晋升需要识字的严格制度。

03

居延汉简的出土颠覆了我们对汉代士兵的认知。原来,汉代士兵和至少基层军官并不粗鲁。虽然他们可能无法炫耀文字,但至少他们有一点文字和墨水,识字率也不会太低。

在军队里,民间怎么样?《汉书艺文志》引用了汉代法律,指出了“尚书御史书令史”的职责:“官民上书,字不正,经常举劾。”可以看出,汉代“民”上书的普遍性。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了一个普通人的识字案例。汉文帝的皇后姓窦,出身于普通家庭,父亲钓鱼贫困。不幸的是,他坠入河中溺水,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他的弟弟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人略卖,家境贫寒”。吕太后时,窦氏以良家的身份进入汉宫伺候吕太后,后因缘巧合成为汉文帝的皇后。窦广国被绑架后,“十多家”被转售十多家挖煤。20岁时,煤矿倒塌,许多人死亡。矿主不能留在当地,所以他把窦广国搬到了长安。窦广国来到长安后,听说窦皇后是新成立的,出身观津,姓窦。“虽然广国去的时候很小,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县名和姓,经常和姐姐一起采桑堕,作为符信”,所以她“自己写书”。窦广国成为奴隶时,与主人不会教他读书相比,应该是四五岁前读书。

[img]449649[/img]

汉朝时期的皇权并不像后世那样高不可攀,平民经常上书。

汉文帝时,少女缇萦直接上了皇帝的书,“甚至和父亲一起去长安,上了书说”。缇萦是神医淳于意的女儿。为了救父亲,她上了皇帝的书。这就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汉武帝时,司马迁记载的卜式原本只是一个牧童,“汉方数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半县官助边”。

汉昭帝时,河南太守魏相得罪霍光,受到迫害。“事件发生时,河南有两三千名中风官员守卫首都,覆盖将军,自愿复留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有一万多人守关,想上书。”

汉宣帝时,“掖庭宫丫鬟让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宝之功”,这就是社会下层读书足以上书的例子。汉宣帝小时候被关在监狱里。当了皇帝后,监狱工作人员上书报功。

王莽时期,“官民以莽不受新野田的影响,前后有48.7.572人。”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肯定有很多普通人。

虽然无法判断“人”上书的投诉是否是他们自己写的,但一旦上书成功,他们往往会被召去询问,甚至登记一些材料,签字和押注,所以不太可能请别人代书。

通过历史材料和考古材料,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汉代普通人的识字率并不低,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院院长王子金激动地说:“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由于民间教育的普及,这一比率(汉代识字率)相当可观。”

那么,为什么汉代的识字率在没有纸张和书籍的时代如此之高呢?根据《四民月令》等文献记载,汉代有“农村小学”,但教学往往避免农忙季节,有“贫困儿童冬季必须学习”的说法,以确保较高的入学率。可以看出,汉代民间基础教育的普及和灵活的入学时间可能是汉代确保高识字率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五乱华、南北朝的乱世对中华文明的负面影响超出了想象。也许这几百年的分裂不仅改变了政局、民族、经济等。,而且摧毁甚至切断了中国的许多优良传统。


汉代人的识字率有多高?为什么会这样?汉代人的识字率有多高?为什么会这样?

,,,,,,

  • 汉灵帝大造裸游馆:特选美丽宫女为其裸体划船
  • 大多数中国古代皇帝喜欢娱乐。娱乐有不同的规模和形式。其中,水上游乐是主要的娱乐方式。水上游乐主要是游览湖泊。在过去,...

  • 哭也是一种能力:汉高祖刘邦两哭嬴军心民心
  • 刘邦成为皇帝是不允许的。刘邦在这个过程中哭了两次。这两次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邦的诡计令人钦佩。他值得成为一代创...

  • 揭秘:班婕钰被惨害 汉成帝[牡丹下死]之谜
  • 班婕钰(前48)——前六年),西汉女文学家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形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姑。汉成帝的妃子,善诗...

  • 汉朝皇帝刘恭为何被罢黜?与吕后有什么关系
  •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国家,虽说皇帝无数,但是其中也不乏遭废黜的皇帝,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

  •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听范增的暗示杀了刘邦
  •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 这...

  • 汉朝皇帝刘恒:汉朝历史上最孝顺、最节俭的皇帝
  • 文帝当政之初,就用母亲教给他的黄老之术治理天下,与人民休息,造福人民。登基后,他连发两条诏书,表示要做亲民皇帝,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