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能打赢明军,却打不过清军,原因其实很多。
@ 李自成的军队都是战斗力一般的农民军,战斗力不如清军;其次,当时李自成的军队后勤供应不足,军队中有鼠疫,战斗力严重受损;此外,李自成轻敌大意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最终导致李自成输给清军。
如果你想解释清楚,你必须从李自成进攻北京之前开始。
明朝末年,由于种种原因,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至,抵抗明朝的统治。其中,李自成后来突破了北京。
然而,当李自成第一次起义时,他只能算是一个小家伙。后来,他去找叔叔高迎祥,在高迎祥的指挥下担任农民军将领。从崇祯两年到崇祯十一年。李自成一直坚持与明军作战,但他输了多少。
[img]448323[/img]
到崇祯十一年,李自成迎来了人生的新低谷:遇到明军埋伏后,李自成身边只剩下十七个人,逃进了深山才活了下来。
从起事开始,激战了九年,却又回到了原点。
但是,还是有些不同。
与九年前相比,明朝的局势恶化了很多。那时候,明朝的官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在东北方向,崛起的后金成了明朝的大麻烦,涉及到明朝的大量精力。再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各地的人都不聊生。人们已经吃不饱饭了,朝廷为了打仗,还要连年加税。这使得许多人为了逃避税收,不得不逃离原本居住的地方,形成了大量的流民。而且当这些流民活不下去的时候,自然只能选择起义。
[img]448324[/img]
当时,明朝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战争,我们必须征税;征税后,人民无法生存;如果人们不能生存,他们只能反抗;当叛军出现时,朝廷必须继续战斗;为了战争,我们必须增加税收
这一恶性循环最终将整个明朝拖入万劫不复的地方。
正是这种情况给了李自成卷土重来的机会。
经过两年多的休息,李自成又聚集了数千人,死灰复燃。崇祯十二年,先前归降明朝的张献忠再次反叛。李自成也趁机杀山,趁明军主力对付张献忠,一路杀河南。当时河南恰好是明军防守薄弱的地方,刚刚遭遇自然灾害,到处都是流民。到达河南后,李自成首先攻击当地粮仓,开仓放粮。手里拿着粮食的李自成,一下子就扩大到了数万人。
与此同时,李自成喊出了“均田免税”的口号,开始赢得人们的心。你知道,当时的明朝人实际上是被过度的税收迫使起义的。由于李自成提出不纳税,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都愿意跟随李自成,一起抵制明朝的统治。
从此,李自成终于重新成长起来。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李自成首先占领了洛阳,然后利用黄河决堤占领了开封,逐渐占领了整个河南。崇祯十六年来,李自成在河南的基础上攻击了山西。10月,李自成突破潼关,占领了陕西全境。
此时,李自成已经位于河南和陕西,加上湖北的一部分,实力相当强大。很难想象,仅仅三年多前,李自成就被明朝军队堵在山沟里,不敢出山。然而,此时,李自成已成为明末最强大的分离力量。因此,17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国家名称大顺。
称帝后,李自成将目光投向了明朝的首都北京。
二月初二,李自成过黄河,攻打山西;五年级,攻克太原;十六日攻克忻州;三月初五,破宁武关;三月十五,破居庸关。
短短一个半月,李自成就一路赢得了整个山西,迫使北京。
整个过程,顺利难以想象。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首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李自成在九年前没有建立一个领土。但现在它可以在短短一个月内占领整个山西,一路推广到北京?李自成真的强到这么可怕的地步吗?
[img]448325[/img]
当然不是!
李自成此时能如此顺利地占领山西,不是他真的有多强,而是明朝真的太弱了。
经过多年的战争,明朝的精锐军队几乎死亡。后来,招募的新兵没有钱训练,也没有钱添加装备。事实上,他们的战斗力与农民军没有太大区别。此外,山西当时也遭受了灾难。不管他们吃得多少,他们都会引起瘟疫。李自成攻打山西后,许多地方根本没有设防。只要李自成军队到达,他们就会直接投降。
如果几年前,明朝北方的精英们还在那里。即使李自成现在有更多的人,他仍然会失败。更不用说占领整个山西了,我们不确定我们是否能保持山西和河南。
作为起义军统帅,李自成其实很清楚这一点。
@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而是选择派人进城,与崇祯秘密谈判。
李自成要求崇祯割让西北地区,给他100万元的工资。如果崇祯满足他的三个条件,李自成不仅计划不攻击北京,还带领农民军北上,协助朝廷对抗清军。
当然,李自成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好意。他真的很想回到明朝。但在他看来,北京的城市很强大,有足够的食物和草。另一方面,虽然李自成人数众多,但缺乏有效的大型工程武器,物流供应也非常匮乏。建立北京太难了。此外,此时的明朝不仅仅是北京。南方仍然是明朝的领土,北方的军事力量也不弱。
若强攻北京城,很有可能久攻不下,反而损失惨重。明朝各地的秦王军队到来后,农民军无疑会死。
[img]448326[/img]
相反,李自成提出的这些条件,如果真的能得到满足,就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实力。崇祯皇帝亲自封藩,后来割据西北就名正言顺。获得百万军资,可增加大量武器装备,提高军队战斗力。至于去北方和清军对抗,那就更好了。崇祯只要答应,就意味着明朝必须把山海关全部交给李自成。这样,北京将成为未来的孤城。以后想吃北京的时候,就看李自成的心情了。
当然,这样的条件很苛刻,但比直接灭国更划算。
但是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崇祯拒绝了。
崇祯拒绝了,不是因为他不想同意,而是因为他不能同意。一方面,当时明朝的大臣绝对不可能同意这个条件。即使崇祯同意了,那些大臣也绝对不可能为了自己所谓的声誉而同意。另一方面,崇祯当时的口袋比他的脸干净。如果李自成真的能拿到百万军资,就不可能一路打北京了。
崇祯不答应自己的条件,这能怎么做呢?
有一段时间,李自成也犯了一个困难,不知道如何选择?强迫进攻,似乎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可能无法战斗。但如果你这样撤退,那就太丢脸了。
但此时,一场突发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命运。
北京的大门被打开了。
历史上关于谁打开大门,主动投降李自成的争议其实是有争议的。有人说是当时明朝兵部的尚书张,也有人说是太监曹。这件事一直争论到今天,似乎没有准确的结论。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就在李自成进退极其困难的时候,北京的大门确实被城里的人打开了。
于是,李自成几乎兵无血刃,进了北京。
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李自成成成功进入首都,为什么不能战胜清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