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两年(前193年),萧何去世。正在担任齐丞相的曹参告诉他的手下:“赶紧收拾行李,我要去朝鲜做相国。”不久,朝廷使者来了。
萧何和曹参原本是好朋友。当他们成为将军时,他们有矛盾,彼此看不起。然而,当萧何去世时,他仍然推荐曹参接替自己成为相国。
[img]448150[/img]
曹参新官上任,连一把火都没烧。朝廷的规模制度,一切都遵循萧何规定的规则;在选择官员时,他总是选择一些诚实、善良、不善言辞的人。曹参做完这些后,每天都喝酒。朝中大臣和客人看到他不理政事,就去他家劝他。但这些人一到,曹参就拿出酒让他们喝,等了一会儿,他们想说话,曹参就劝他们喝酒,直到他们喝醉了。
慢慢地,惠帝也觉得曹参这么不体面,于是对曹参的儿子曹参说:“你回家,私下问你父亲。作为一个国家,他整天喝酒。他怎么能管理这个国家呢?但别说我让你问的。”曹参回家后,按照这句话问了他的父亲。曹参很生气,打了曹参200鞭,说:“国家事务不是你应该说的。”
[img]448151[/img]
后来上朝的时候,惠帝对曹参说:“你为什么要责怪曹参?我让他劝你。曹参一边谢罪一边说:“陛下觉得谁比高皇帝更英明神武?惠帝说:“我怎么能和先帝相比呢?曹参接着说:“那陛下觉得我比萧何更贤能?惠帝说:“你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是对的。高皇帝和萧何平定了世界。法律已经明确了。现在陛下已经放弃了治理,臣下遵守了原来的法律,没有随意改变。没关系吗?惠帝说:“你说得对。”
曹参一共三年,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不变,以安静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人民生活和平,一致赞扬他。
汉初,经过秦朝的酷政和多年的战争,社会生活极度萧条。汉代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方法,使人民得以休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曹参的治国之道,后人称之为“萧规曹随”,是道家思想在治国中的体现。
[img]448152[/img]
读《史记·曹相国家》,不禁想到,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么,在现代社会还有用吗?
近年来,党和国家严厉打击各级领导干部的“不作为”行为。在我看来,当然,“不作为”应该受到严厉打击,但“无序行为”也不应该受到惩罚。有时,“无序行为”的后果比“不作为”更严重。
当一些领导人上任时,为了展示他们的权威,表明他们比前任更聪明,他们经常抛弃一番。所有前任的决定,所有可以推翻的,所有前任的制度,所有可以改变的。所以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刚铺好的道路又被挖走了,新建的建筑又被炸毁了。
一些领导在他们不熟悉的专业职能部门工作。他原本是个门外汉,但他必须充当专家,指手画脚地做任何工作。结果,事情一团糟。
在这种情况下,“无为而治”值得效仿。如果你不了解情况,或者不确定做得更好,你不妨等待,多看看,多学习,不要盲目辗转反侧。
探索曹参的治国之道,他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