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给人的第一种感觉是非常强大,这个朝代的建立极大地加强了民族融合。实现这一愿望的是汉武帝刘彻,他十几岁继位,七十多岁去世,在位五十多年,大半辈子都在与匈奴作战。总的来说,他这辈子的名誉参半,功过于过。然而,马邑之谋确实是刘彻心中不可磨灭的阴影,也就是说,从此,汉武帝决心解决匈奴边境问题。经过多次打击,匈奴势力被迫退出中原。匈奴在东汉初期被分为北匈奴和南匈奴,这与汉武帝刘彻发动的歼灭战密切相关。
[img]446801[/img]
011:汉武帝在位初期身不由己,主战派最终占上风
一位聪明而伟大的国王,如唐太宗明成祖,基本上一生都在拓展领土。汉武帝刘彻也不例外。他十几岁的时候,一心想解决边境问题。然而,他受到周围许多条件的限制。刘彻十六岁继位,建元六年只有22岁。
他别无选择,只能同意大臣韩安国和匈奴人和亲的主张。事实上,有100人不愿意。然而,仅仅两年后,汉武帝突然在朝廷会议上向大臣提出建议:“我认为我的大汉对匈奴并不薄弱,但他们总是抓住机会反叛。我们和亲戚不仅送了金银财宝,还送了大汉公主。我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和匈奴作战。
[img]446802[/img]
这句话一出朝,两派就爆炸了,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论。主和派自然是韩安国,主张派是王康。他向皇帝举了战国时期的例子。它只是战国时期一个极其渺小的国家。它的北方是强大的匈奴,南方与战国七雄对峙。在这种情况下,代国君主可以带着人民抵抗对方的侵略。即使在那些日子里,一个小国也是如此,我们的大国也不能种面子。
当韩安国听到这句话时,他立即说了三个不能战斗的理由。首先,匈奴来自大多数草原,你根本找不到匈奴的主力军;第二,即使你找到了匈奴的主力军,你也筋疲力尽,更难打败它;最后,即使你打败了他,作为一个农业国家,你也不可能在草原沙漠上开垦土地。
皇帝应该充分采纳这个理由是合理的。此时,汉武帝年轻气盛,不能容忍匈奴人撒野。他想到了一个零风险的行动计划,巧妙地避开了韩安国所说的匈奴腹地,寻找匈奴的主要作战。一般来说,诱敌深入围,聚歼,制定行动计划,然后执行。他要求韩安国担任军事指挥官,并带着将军李光和其他四人伏击马邑城,准备给匈奴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022:人不如天算,以失败告终王恢自杀。
[img]446803[/img]
王康自然成为了这个计划的执行者。他派将军聂一以边境贸易的名义通知匈奴,通过之前的旧关系告诉匈奴,我可以杀死马邑城的所有人和其他人。在你得到我的消息后,你很快就来了,这样你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马邑城。
这种情况对匈奴人特别有诱惑力,他们的草原民族男女都可以打得很好。如果有兴趣,他们就不能考虑家庭的感情。马毅的肥肉不能浪费,他觉得没有风险,带着自己的10万军队悄悄出发。
聂毅从马邑城监狱提起一名囚犯,提前处决了凶手,头挂在城墙下。这相当于给匈奴人一个信号。匈奴人得知这一信息后,带着10万军队出发。当军队进入马邑附近100多英里时,他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虽然马邑城附近有很多牲畜,但人并不多。
然后派人去抓俘虏。碰巧攻击的边境堡垒有一名低级官员。他本来要去马邑城检查工作,但没想到两军临时赶到堡垒。他不知道这种情况。被捕后,他把事情告诉了匈奴。
单知道后,我就大吃一惊,立即下令退役。结果,马毅的计划以失败告终。王康作为事件的执行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汉武帝首先逮捕了王康,并把他关进了监狱。虽然事情结束了。汉武帝的战斗之心并没有停止。相反,他吸取了教训,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不断地对匈奴发动战争。它开启了汉朝开拓领土的征程。
为什么汉武帝要策划马邑之围?为什么马邑之围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