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亡国之君,历史上的名声似乎都不是很好。崇祯是最勤奋的亡国之君。在位17年后,他试图扭转局面。不幸的是,他任性和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因素导致王朝被农民李自成摧毁;最可怜的亡国之君是秦三世的儿子和婴儿。秦朝灭亡的责任应计入秦二世。他也想改变王朝衰落的命运。不幸的是,他最终被迫投降刘邦;最有成就的亡国之君是杨光皇帝,他也是后人骂得最惨的皇帝。
[img]445867[/img]
第一:年轻时天赋异禀,继承皇位存在争议
1:杨光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诞生于关陇集团左右北周和隋朝
五胡乱华的最终结果是西晋灭亡,中原大地开始四分五裂。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相继出现在北方,其中只有前秦和北魏真正统一了北方。历史上著名的六镇起义在北魏正光爆发了五年。这场大动乱的背景是北魏迁都造成的。因此,关陇集团应运而生,几十年后,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很快就转化为北齐和北周。起初北齐势力强大,可惜历代君主昏庸,不断打败仗。北周武帝宇文勇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在他手中彻底摧毁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不幸的是,仅仅几年后,他就英年早逝。他的儿子还年轻,政府逐渐被关龙集团的杨健所取代。他远没有父亲那么有才华。公元581年,只是因为杨健的孙子还年轻。被迫退位给杨健,这就是隋朝的建立。隋朝成立之初,杨光被授予晋王称号。此时,他只有13岁。
2:在一场诡计多端的斗争中,大哥被废弃了,他是隋朝的王子
作为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晋王杨光比他的大哥杨勇更有心机。有一次隋文帝让看相的人一个个试探这些儿子,这些人都说晋王杨广贵不可言说。隋文帝没多久就巡视晋王府,发现里面的琴弦大多断了,基本上都沾满了灰尘。其实这一切都是杨光一手安排的,他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大哥杨勇比杨光更诚实,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行为。杨勇在父亲面前多次铺张浪费,这让皇帝非常不满。杨勇宠爱的妃子很多,正妻元氏突然死亡。不久,独孤皇后建议皇帝废除杨勇,杨光成为隋朝的王子。
3:杨广继位来路不正,杨坚之死的说法扑朔迷离
[img]445868[/img]
相信大家都看过隋唐演义的历史小说,其中记载隋文帝杨坚死前后悔把王位传给次子杨光,想废除他。杨光得知这个消息,最终杀死了他的父亲。有一种说法是,杨光亲自勒死了他的父亲,也有人说有其他人为他工作。不管真相如何,杨光继位已经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隋朝即将进入新的章程!
二是继位期间做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不顾民力,最终自食恶果
1:杨光继位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而是创造东京洛阳
隋阳帝杨光继位后,大业元年开始了他的思维布局。继位之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创造东京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中心逐渐从北向南靠拢,这种情况在南宋时期完全形成。杨广这种行为可以有一定的道理,据说杨广这次在建都用民夫200万人,持续了十个月。这也是一种极度劳民伤财的行为,丝毫不顾人民的想法。不仅如此,到处盖房子都是费时费钱的举动。
2:三征高句丽徒劳,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杨迪皇帝从南方向北方运送食物非常不方便。在建设东都的同时,他开始为疏浚大运河做准备。这需要一个有一定精神的人,这显然非常适合聪明、战略性强的杨光。不仅如此,他还希望在军事上取得一些历史成就。最著名的事件是三征高句丽,但最终的结果没有得到他想要的。
[img]445869[/img]
八年来,杨光征集了100多万士兵试图征服高句丽,收复以往中国的地图。由于劳动者的远征和水土不服等因素,他们遭受了惨败;第二年,他们再次攻打高句丽。由于礼部尚书杨玄感的叛乱,他们的计划功亏一篑;当第三次试图集军攻打高句丽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像火花一样蔓延开来。这支军队的数量,加上杨光在位期间所做的许多重大事件,极大地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大业十四年,杨广大臣文化及所杀。
结论:近一千年后,出现了一位与杨光相似的伟大帝王,他就是明成祖朱棣。很多人把这两个人比较,其实无论是文韬武略,杨广都不如朱迪。朱棣的五次亲征,基本上都赢了。即使以后几次没有取得明显的成绩,依然可以开创辉煌的永乐盛世。朱棣绝不是等闲之辈,除了夏元吉和王子朱高炽监国有利之外。不但聪明有杨光这样的卓远见识,更重要的是他手下的士兵将军执行力强。虽然隋朝的历史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杨光的历史成就仍然值得肯定!
杨光的继位有什么争议?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