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谁是冯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谁是冯唐?王勃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在《滕王阁序》中说了一句“冯唐易老”;苏东坡期待被朝廷重用,感叹“持节云,何日遣冯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古诗用典都来自司马迁的《史记·冯唐列传》,“冯唐”到底是谁?为什么他容易变老?

让我们走进《史记》,看看司马迁是如何描述冯唐的。

“唐孝顺,是中郎局长,是文帝。”中郎将军,古代武官的名字。秦汉设立,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负责宿卫大门和出充车。冯唐以孝行为名,被选为郎官,为汉文帝当侍卫。

有一天,汉文帝的车经过冯唐站岗的地方,看到他满脸沧桑,鹤发银须。奇怪的是,他这么老了,只是个郎官。于是,他问冯唐:“老人,你多大了?中郎多久了?我的家乡在哪里?”

冯唐如实回答。“冯唐人,他的大父赵人。父亲迁徙。汉兴迁徙安陵”,司马迁介绍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他的父亲后来迁徙到代地。汉朝成立时,他又迁往安陵(今陕西咸阳东)。这些为与汉文帝的偶遇和交谈奠定了基础。他们有地缘关系,是代地老乡。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汉文帝对冯唐很好,所以他停下“战车”,和冯唐交谈。“父何自为郎”、汉文帝称冯唐为“父知之乎”,司马迁用了“父”字,既是对老人的尊称,又明确了冯唐的年龄确实太大了。

文帝说:“我在代国的时候,食品监督管理局高祛多次跟我说赵是一个叫李琦的将军,他是怎么在巨鹿之战中打得好的。每当我吃饭的时候,我的思绪往往会想象巨鹿战场上李琦的英雄形象。你认识李琦吗?”

冯唐回答说:“我知道。然而,作为一名将军,李齐无法与廉颇和李牧相比。”仅凭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判断冯唐是一个著名的直肠。他说话直截了当。后面的话太直接了,汉文帝丢了脸。这个角色怎么可能是孝子?这让我怀疑。

汉文帝对冯唐的说法感到好奇,于是继续问,“为什么?”

冯唐吹嘘自己牛叉的家族历史。“我爷爷做过百夫长,和李牧关系很好。我父亲是代国相,熟悉赵将李齐。我只知道他们是谁。”

冯唐的父亲做过代国国相

巨鹿之战期间,赵王为赵歇,由张耳支撑,不应该代国。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张耳为常山王,赵王歇迁徙到代地。从那以后,陈宇出于嫉妒打败了张耳,迎回赵歇为赵王。陈宇被授予代王,代国是夏说。

以上是司马迁在《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记录,从这里判断冯唐父亲任国相的唯一可能时间是赵王迁徙到代地的时间。

至于冯唐爷爷做过赵国百夫长,没有证据可考。毕竟百夫长官职不高,没有出色的历史记录。暂时。

为了提高谈话的可信度,冯唐不排除吹牛的因素。@ 汉文帝听了冯唐的故事,“良悦,博腿说”。那很开心,拍着大腿感慨一句话。

“嘿!我不能廉颇,李牧,时为吾将,我不能担心匈奴!”-《史记·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

白话应该是这样,“哦!我只是得不到像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我的将军。如果能得到,我还担心匈奴吗?”

冯唐对此说了些什么?

“大臣!虽然陛下得到了廉颇和李牧,但弗可以使用它。”“大臣”,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犹言恐惧”。这意味着大臣们感谢君主的恐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谁是冯唐?

“陛下,恕我直言,即使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你也不会用人。”

汉文帝听冯唐这么说是怎么回应的?

“上怒,起入禁。”“禁中”是宫中。

司马迁简短的几句话不仅表达了汉文帝的愤怒,也表明冯唐虽然是侍卫,但只是外围的警卫。

为了解释汉文帝大动肝火的原因,司马迁说:“很长一段时间,召唐让说:“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文帝又找到了冯唐,问他:“你为什么要在公共场合让我难堪?难道没有人吗?”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谁是冯唐?

汉文帝对冯唐的称呼变了,不再是“父”而是“公”。

司马迁用这些,无非是指出汉文帝刘恒心胸谨慎,爱面子,不能虚心接受大臣的建议,这与刘邦明显不同。

汉文帝批评冯唐挽回面子,却没有继续问为什么。冯唐道歉“我不知道禁忌”,就这样过去了。

事实上,匈奴人不断侵犯边境,杀死了许多守边士兵,“当时匈奴人进入朝廷(今宁夏固原东南部),杀死了北方都尉昂(孙昂)”。

汉文帝担心匈奴入侵,周围的将军没有对策。“这是一个中风问唐”,所以他终于想起再次征求冯唐的意见。

唐对说:“臣闻上古王者的将也,跪下推毂,说‘以内的人,寡人制之;以外的人,将军制之。军功爵赏都取决于外,归而奏之。这不是虚言。臣大父说,李牧是赵将居边,军市之租都是自用的,赏赐取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因此,李牧不得不尽其所能,选择了1300辆车,1300辆车,10000名金人士。他在北方一个接一个地破东胡,灭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时,赵几霸。后来赵王迁立,他的母亲也提倡。王迁立,用郭开诽,卒杀李牧,使颜聚代之。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听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为宾客军官舍人,以匈奴远离,不近云中之塞。俘虏一进,尚率车骑击之,杀害了许多人。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发,文官以法绳之。其赏不行,官员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而云中守卫魏尚坐上功首俘差六级。陛下的官员,削其爵,罚作之。所以陛下虽然得了廉颇,李牧,弗能也用了。臣诚愚,触忌讳,死罪!-《史记·列传》第四十二张释之 冯唐》

冯唐对汉文帝的回答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翻译太长太罗嗦:

首先,在古代,将军出征时,国君亲自送出城门,并全权授权将军。军事奖惩由将军自行决定,回来后可以报告。

其次,以明确的例子是李牧。他的祖父说,李牧受到赵王的信任,行事便宜,奖惩分明。他带着士兵们南征北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反派郭开的诽谤,赵王迁不再信任,赵国灭亡。

第三,云中郡守卫魏尚勇敢无私,但报告杀敌人数超过六人,被司法官判刑,削减他的头衔,判处一年监禁。

根据以上三点,冯唐说汉文帝“法太明,奖励太轻,罚款太重(法律法规太明确,奖励太轻,处罚太严重)”,即使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也不能重用。

“文帝悦,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拜唐为骑都尉”。

文帝不再生气,而是突然意识到,他立即派冯唐带着符节赦免魏尚,并要求魏尚再次担任云中郡县长。冯唐还被任命为骑马队长。

随后,汉景帝继位,冯唐被分配到楚国,很快就被免职了。到汉武帝时,朝廷征召人才,冯唐再次被推荐。不幸的是,他已经90多岁了,不能再当官了。

王勃对《冯唐列传》的解读是“冯唐易老”。当然,冯唐脾气坦率,容易得罪人,迟迟得不到重用。

司马迁表达的目的是这样吗?不应该。

冯唐的车骑都尉负责负责全国车战的士兵,应该说他掌握了汉朝的核心战斗力。司马迁没有提到冯唐是否有与匈奴作战的记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冯唐能做什么?司马迁没有给骑行队长任何记录。为什么?只能说明司马迁的意图不在这里,而是用冯唐来反映汉文帝、汉景帝甚至汉武帝的用人过失。我觉得这就是司马迁的目的。苏东坡期待被重用的感觉更多的是司马迁的方式。别忘了司马迁为什么会受到“宫刑”。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谁是冯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谁是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