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准备:战国墨家,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战国时期,墨家一度繁荣。为什么墨家后来消失了?墨家做错了什么?
战国时期后,墨家作为一个学派逐渐消失,但其一些思想和主张仍在世界上流传。
至于为什么墨家不像儒家和道教那样活跃了几千年,有些人说它是复古的,更多的人认为它太先进了;但本质上,它超出了当时人性普遍接受的范畴,特别是统治阶级的需求。
[img]445613[/img]
我们经常谈论墨家的“技术”,但我们忽略了它的主营业务: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一开始,除了儒家,最有影响力的是墨派,也就是所谓的“非儒即墨”。如果说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孔子,那么墨子应该被称为“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
墨子出生于春秋末期,他也是宋人。当时除了儒家,几乎没有其他学派。墨子和大多数士人一样,“学儒家,受孔子艺术的影响”。后来出现的法国代表人物(如李悝、吴起)也是如此。起初,他们都是孔子学生。
但戏剧性的是,就像法家一样,随着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墨子也走向了大师的对立面。此外,儒家思想和法律最终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益;墨子“叛逆”更纯洁、彻底、全面。
儒家思想实际上源于周朝的“礼教”;墨子所倡导的概念源于夏朝的一些社会特征(如提倡节俭和相信鬼神,请参见以下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墨子实际上和儒家思想一样,也是一个“复古学派”;但他并非完全守旧,而是从全新的角度取得了突破。
为了直观地理解墨家的主张,我们将其与后人占据主流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比较:
儒家思想的重点本质上是巩固社会秩序,他们的方式是严格区分等级,提出君、臣、父、子等概念,以实现明确的阶级、有序的尊重和卑微,最终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独特地位。
另一方面,墨子反对特殊阶层的特殊待遇。他明确地拒绝了贵族世袭制,主张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天子不能在家里继承,而应该由全世界的人选出最优秀的人;然后天子挑选了一些稍逊一筹的人来帮助自己...按照这种模式,逐步向更低层次的行政单位推广复制,层层保持同样的意志,就像一台良性操作、永不抛锚的机器。
[img]445614[/img]
儒家的阶级观体现在生活中,即不排斥金衣玉食、养尊处优。毕竟,这是反映不同层次的重要指标。他们不反对贵族阶级垄断更多资源,认为普通人过简单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
但墨子不一样。他认为社会应该追求“世界之大利”,而不是少数人的私利;每个人都应该丰衣足食,丰衣足食,幸福和谐,无论高低。
但有限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支持共同的财富呢?然后只追求最基本的生存材料,不应该掠夺和占用过多的资源。为了实践这一理念,墨家信徒向夏朝的先驱大禹学习,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条件非常简单,几乎和囚犯没什么不同。
儒家思想并不反对战争。例如,孔子将足食和足兵并列为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人们在反对战争胜败中的作用。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战斗取决于它是否适合仁义,并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的判断。
墨家反对以任何名义发动的战争,尤其是欺负小人物,依靠强者和弱者,这就是“非攻击”。他们提倡“爱”。对于世界上所有的人来说,他们不应该区分疏远和偏见,而应该平等地照顾他们。
儒家注重孝道,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埋葬祖先,注重“死亡”甚至超过“健康”;一个人的父母去世后,他们需要葬礼三年。在此期间,当他们谈论父母时,他们会悲伤地哭泣。他们还应努力简单地生活,禁止酒肉,远离所有的快乐和舒适。
提倡“节用”的墨家对这种方式极为反感。他们认为,孝顺父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尊重他们就足够了。他们死后为什么要白白消耗大量活人急需的资金和物资?孩子孝顺死去的父母,心里怀念就够了。为什么要刻意让自己瘦骨嶙峋可怜?所以墨家的丧葬只是“桐棺三寸,丧葬三天”。
[img]445615[/img]
@ 儒家把音乐视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墨子认为音乐是不必要的奢侈品,应该禁止;
儒家主张远离鬼神,墨子相信鬼神统治世界;
儒家鄙视手工业和农业,将其视为奇技淫巧和低端行为;墨家非常重视技术,墨子本人是一个传奇的能工匠;
虽然儒家有师徒关系,但这个流派并不是一个组织。所谓的“儒家”只是后人给他们的象征,大多数其他流派也是如此。
但墨家是个例外,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团体。更微妙的是,墨家认为,如果他们想反对侵略战争,他们就不能仅仅通过喊口号和不抵抗来抵抗侵略。他们必须用更强大的力量来抵抗侵略。因此,墨家更像是一个武士行会。他们精通防御技术,擅长防御城市设备,甚至收取资金为他人防御城市,但从不为他人进攻。当然,有时他们会正直行事,保护自己的弱点。
[img]445616[/img]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很容易理解墨家死亡的原因:
第一,战国后2000年最适用的儒法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墨家则是以普通人的福利为基础的;
第二,墨家的绝大多数主张都不适合地主阶级的思想:反对享受、特权、世袭和扩张战争...
@ 墨家组织严密,有自己的规则,不依赖权贵和统治者。在大统一时代,无异于游离系统之外的“非法组织”;
第四,墨家虽然理想崇高,但过于艰苦,但有些人不愿意参与任何条件。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墨家“节俭而难以遵守”。
@ 据说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彼此不服从,甚至反对,这也加剧了这一流派的衰落。
[img]445617[/img]
但墨家的一些想法并没有完全消失。
“要说强本节用,人也会给家足之道。这墨子的导演,虽然百长弗可以浪费”,在后世统一王朝的初期,那些聪明的主人基本上会采用墨家“强本节用”的主张,发展生产,严格节约,往往可以创造繁荣的时代;
墨家族的一些核心精神被其他学校所吸收。例如,战国末年的《礼运》提倡“大道之行也是如此,世界是公开的,人才和能力的选择,信仰和谐。老人不是独自亲吻,不是独自的儿子,让老人结束,强壮的使用,年轻的优势,寡妇孤独的废物”,这是墨家族的“大同”概念,在此之前,儒家思想没有这个概念。
@ 后人的“侠”也很像墨家的继承者。然而,独立于封建王朝的“侠以武犯禁”,在西汉时期受到了历任统治者的残酷打击。
事实上,只要生产力和社会资源有限,人类就会有阶级,墨家很难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但这并不妨碍它的伟大。毕竟,它包含了对人类文明的最高追求。
战国时期,墨家一时兴盛 墨家为什么后来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