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名词赋家。他年轻时喜欢读书练剑,曾担任过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不是他最喜欢的职位,他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欣赏。后来梁孝王刘武来朝见景帝,司马相如认识了刘武的门客邹阳、枚乘等辞赋家。司马相如后来因病辞职,去梁地做梁孝王的客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
但时间不长,梁孝王就去世了,司马相如只能回老家成都。他家境贫寒,生计困难。临琼县长王吉是他的老朋友,他说:“长卿,你离家很久了,求官也不太顺心,来我这里看看。司马相如去了临琼,住在城里的亭子里。王吉每天都恭恭敬敬地去拜访他,起初,他还以礼相见,后来,干脆称病不见。然而,王吉对他更加恭敬。
[img]443874[/img]
卓王孙和程郑是临邛县最著名的富人。他们讨论说:“当县长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准备一个宴会来邀请他,只是邀请县长一起来。”
先是卓家请客,王吉到了之后,客人已经很多了。中午派人请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拒绝生病,拒绝前来。王吉见相如没来,不敢吃饭,亲自去接他,司马相如这才来到卓家。司马相如的姿态潇洒,谈吐优雅,满座的客人都被他的风采所折服。酒兴正浓时,王吉走上前来,在他面前放了一架琴说:“我听说长卿琴技高超,希望能为大家演奏一首歌,帮助酒兴。司马相如辞谢一番,弹了一首《凤求凤》。
[img]443875[/img]
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卓文君,长相漂亮,精通音律,文采出众。十六岁时结婚,几年后丈夫去世,守寡后住在娘家。卓文君早就听说过司马相如的名声,在宴会上,在屏幕后面偷看着他。司马相如假装不知道,却趁机弹了一首《凤求凤》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卓文君听到了他的心,被他的气度和才华所吸引,也爱上了他。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派人重金赏赐侍者,向卓文君传达自己的钦佩之情。于是卓文君在深夜逃出家门,像司马一样私奔成都。
卓王孙很生气。他说他的女儿太不成功了。虽然他不忍心伤害她,但他不会给她任何钱。
他们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家里一无所有,难以谋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文军对相如说:“我们最好一起去临琼,向同族兄弟借点钱,这样我们就可以维持生活了。为什么要这样努力工作!”他们又来到了临琼。司马相如卖掉了他的马,买了一家酒店。卓文军亲自站在前面卖酒。司马相如和员工一起洗酒。
卓觉得没脸见人,就关在家里。有兄弟长辈劝他:“你不缺钱。文军已经成为司马长卿的妻子。虽然他很穷,但他很有才华,也是县长的贵客。他们怎么会受到这样的委屈?”卓别无选择,只能给卓一百个奴隶,一百万的钱,她结婚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产。就这样,他们回到成都,过着富裕的生活。
这是历史上“文君夜奔”和“当龙卖酒”的典故。
[img]443876[/img]
后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而《上林赋》则被封为郎官,成为皇帝手下的热门人物。
据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曾经患难与共,深情的妻子被他抛弃了。他打算把一个茂陵女人当妾,于是给妻子写了一封只有13个字的信:“12345678900万”。卓文君看了看,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只有一行数字少了一个“亿”,像她一样聪明,难道不知道这是丈夫在暗示自己,没有回忆,他们之间没有过去的回忆吗?她心如刀绞,泪流满面,连续几天睡不着,最后写了一封家书寄给丈夫。
司马相如打开书信,首先看到的是一首《白头吟》:
白如山上雪,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所以相互决定。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头。在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荒凉,结婚不必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离。
竹竿何袅?
诗后附有一封信:“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还在御,新声代代相传!锦水有鸳鸯,汉宫有水,彼物而新,世间人喜,淫荡而不悟! 朱弦断了,明镜缺了,朝露曦,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不念妾,锦水汤,君长公式!”
据说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后,不禁惊叹于妻子的才华。他回忆起过去夫妻之间的爱情,感到非常羞愧。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过纳妾。他们终于白头偕老了。
[img]443877[/img]
这首《白头吟》是汉乐府的名篇,但没有确切记载是不是卓文君写的。最早写这首诗的作者是葛洪的《西京杂记》,但《西京杂记》是一部笔记小说,不是很可靠。更早的乐府诗集没有把《白头吟》的作者写成卓文君,后来也没有提到汉乐府的作品。许多现代人也认为,像《白头吟》这样成熟的五言诗,在西汉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
有人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的真实事情,包括《白头吟》和《十三字信》,都不是民间的“司马相如现象”。
在民间故事中,卓文君看了司马相如的十三字信,还写了一首《怨郎诗》回复他:
一别后,两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不能弹,八行书不能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千言万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如火,偏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对着镜子感到困惑。三月桃花随水飘散,二月风筝线断裂。唉,郎啊郎,等不及下辈子了,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首诗更明显地与卓文君无关。“无聊赖”一词是卓文君死后几百年才出现的,西汉时期,“转世”一词没有流入中原。根据历史学家王立群的观点,这首数字诗应该出现在宋末以后,这是元曲的风格。
探索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他们终于白头偕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