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主角周武王姬发,武王伐纣的历史不能不提的是周军队的头号军师和伐纣事业的“总设计师”姜子牙。事实上,他自文王时代以来就被广泛重用。武王掌管周权力后,甚至称他为尚父。他还娶了女儿易江为正妻。后来,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周成王,另一个是后来春秋晋国的祖先唐叔玉。殷商灭亡后,姜子牙被封在齐地,成为后来的东方大国齐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姜子牙和一个能力出众、出身显赫的人在后半生一直在争斗。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也就是周公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一、权力分配
周武王成功征服周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姜子牙的地位自然不用说。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周阵营里有两位领导者,一位是周公旦,另一位是宗室召公姬石。周武王在灭殷商几年后去世,但长子姬念只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根本无法独自处理国家事务。因此,武王在死前重新分配了周王室的最高权力。
他考虑让三个人帮助他的长子,分别是姜子牙、周公旦和召公姬。首先,周公旦是他的弟弟。当武王病重时,他一直在照顾他,并尽最大努力,这让武王非常感动。他还试图直接把他的位置传给他,或者周公多次拒绝。无论是真是假,都可以表明周公一定是武王最值得信赖的人。
选择姜太公也是合理的。他是他的岳父,也就是他儿子的祖父。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的儿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大英雄,姜太公的选择也是遏制周公旦独自变大甚至篡夺政府。召公姬石是宗族的代表,属于两派之间相互约束和中和的力量。此外,他很老练,很重视整体情况。可以说,吴王的安排在各个方面都很周到。
二、周公掌权摄政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虽然武王的安排和到位,但他死后的情况并没有按照预期继续下去。首先,姜太公很快就出局了。周公和姬石也有封国,但他们都派儿子去管理,留在周王室协助。然而,姜太公去了封地营丘。这个地方当时并不富裕,占据了东夷部落,这让殷商头疼。姜太公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叛乱和封国。
[img]443606[/img]
没有姜太公,周公和姬石也划定了彼此的管理区域,以陕西县为边界,东边是周公管理,西边是姬石管理。然而,这种模式并没有持续多久,它就成为了周公的独家政府。姬石自然有意见,但周公一直强调这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也是为了周王室的繁荣。
后来,许多人反对周公。最著名的是他哥哥发动的蔡志乱。周公亲带领军队平静了一年多。最后,他处死并流放了他的兄弟。这样的铁腕也保证了他的地位。姜子牙在齐地也发挥了出色的才能。他不仅平息了叛乱,还花了几年时间把齐国建设成东部最大的国家,对周公旦封地鲁国形成了强烈的压制。
在这里,姜子牙的女儿,也就是周成王的母亲,绝对是周朝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他一直在各种力量之间巧妙地打交道,稳定了皇室的内部格局,为周公后来的政治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最终结果
经过多方努力,西周政局逐渐稳定下来,社会发展非常迅速。七年后,周公还政给了周成王。据说皇帝对英雄有怀疑,周公也是如此。周成王执政后,一直针对周公。这时,周公表现出了巨大的智慧。他没有选择回到封国,而是去了楚国。
这是一种态度,意思是效仿周朝的祖先和叔叔,让位季立流亡南方。周公流亡楚国的时间不长。毕竟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这也让周成王丢了面子。后来,周成王看到历史记载的关于周公旦的伟大成就后,心里有些愧疚,于是派人去楚地接周公旦回镐京养老,但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
周公的死亡愿望是埋葬在成周的领土上,但周成王不敢让周公以臣的身份埋葬,所以他埋葬在文王和武王的墓旁。周公去世后,周成王从齐国招募了他的外公,并继续与召公姬合作。姜子牙相对长寿。直到周康王登基六年后,他才以100岁的年龄去世。最后,周公旦和姜太公都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img]443607[/img]
结语: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改变了夏商以来的落后面貌,在中原实施了全面的分封制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后来,东周开启了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使中国第一次进入思想、文化、政治、军事前所未有的繁荣,为秦汉治理奠定了全面的基础,这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
姜子牙和周公旦的关系如何?谁的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