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

公元前272年,鉴于秦国先后击败韩、魏、齐三国,在华阳战役中击败赵、魏联军,秦朝王决定利用中原的战胜力量,以白起为将军,试图在之前的破战后给楚国最后一击,彻底缓解楚国的麻烦。

秦国支持这次伐楚,但就在秦国磨刀霍霍的时候,楚国急派黄歇使秦求和,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

黄歇入秦后,根据当时的天下情况,向秦昭襄王痛陈秦国伐楚之弊,最终成功地说服了秦昭襄王和秦相魏冉,两人决定罢兵与楚言和。

黄歇自己救了楚国,其实是楚国的忠臣,功臣,其拳拳爱国之心更受后人尊敬。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

然而,历史的发展趋势后来证明,黄歇的说服无意中促进了秦国对外扩张战略的最终改进,随后秦国改变了军事战略,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歇也是秦国统一的“英雄”,这一定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预料到的,对吧?这也反映了黄歇虽然忠诚勇敢,但没有战略远见。

那么,黄歇对秦国君臣说了什么样的话,秦国做了什么样的战略调整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黄歇入秦之言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

黄歇入秦时,向秦昭襄王出书的具体内容被记录在《史记·春申君传》中。由于篇幅太长,这里就不赘述了,但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秦国虽然实力雄厚,但楚国幅员辽阔。如果秦国此时攻打楚国,无异于两虎相斗。这样,秦国攻打楚国就给了其他诸侯国喘息发展的机会。2.秦国先后击败韩魏,开辟了秦齐之路,切断了楚赵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连横之策。纵观世界,秦国是无与伦比的。此时,如果秦国能够放弃征服之心,广泛实施仁义,人们的心就会归属于它。秦国也可以成为世界霸主,但如果你仍然想用武力征服所有国家,恐怕所有国家都会拒绝接受,给未来留下灾难。三、此时秦国伐楚,就像当年吴国伐齐,智伯伐赵一样。吴国伐齐后,越国趁机攻吴,吴国因此而死;智伯伐赵后,韩、魏趁机倒戈,智伯被打败。秦国攻打楚国后,很难保护魏和韩国不会趁机围攻秦军。你知道,韩、魏与秦作战多年,仇恨深深。这时,他们屈服于秦,但被秦的武力胁迫,并没有真正与秦相处。如果秦国用全国的力量攻击楚国,韩国、魏国,甚至齐国和赵国都可能开始军队。这样,秦国的攻击无异于增强了韩国、魏国、齐国和赵国的国力,削减了一个国家,加强了四个国家。这不是秦国想看到的结果。4.如果秦楚联盟交好,可以继续威慑韩魏,然后威胁燕赵,最后威胁楚。如果是这样,世界就可以决定了。

以上是黄歇训诫秦国罢兵的四个原因。从中不难看出,黄歇的初衷只是希望秦国不要伐楚。事实上,他对秦国的仁政建议也有让秦国罢兵的想法。然而,作为楚国的使臣,他的首要责任是保护楚国的安全,当时的情况不允许黄歇过分考虑其他五国的感受和情况。@ 黄歇不仅不能毫无顾忌地为韩国、魏国、赵国表达爱意,还要适当引诱秦国,使秦国从楚国向其他诸侯国转移外部注意力,即转移矛盾。

有人可能认为黄歇类似于“嫁祸于人”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但需要明确的是,战国时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列国之间砍伐频繁,相互攻击早已司空见惯。“仁义”早已被各国诸侯抛弃,“道德”二字无法维护一国的安全。而且秦国是虎狼之国,侵占列国的野心不会是黄歇的几句话。毕竟,东出吞并六国是秦国长期制定的国家政策,但东出战略会随着形势的不同而改变。黄歇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转移矛盾,但这永远不会影响秦国东出的决心。

但正如前面所说,黄歇的话恰如其分,一句话唤醒了秦昭襄王和魏冉,最终导致秦国对东出战略做出了积极的改变。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

秦国既定的东出战略及以往的具体实施情况

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开始上升。秦国北灭义渠,南平巴蜀,秦国国力跃居上升,成为当今世界级强国。贾谊的《秦论》中提到的“六世之余烈”中的“六世”是从秦孝公开始计算的。

秦孝公和秦惠文王虽然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但真正奠定秦国统一基础的是秦昭襄王,而秦昭襄王的叔叔魏冉则是帮助秦昭襄王奠定统一基础的英雄。

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任命魏冉为相,主政秦国,魏冉立即制定了秦国东出的扩张策略,总结如下:

秦国东出可分三路,北路攻赵,中路攻韩魏,南路攻楚,与燕、齐交好。

既定扩张策略,就要开始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魏冉认为秦赵之间存在黄河自然屏障和晋北山脉屏障。出兵赵国太难了,担心韩魏趁机出兵。魏冉决定先从中南路出兵韩、魏、楚,三国平定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攻赵。

至于秦国为什么不怕用兵韩魏时期的赵国来救,当时赵国正在东侵中山国,北攻林胡、娄烦,无法救韩魏。秦国非常清楚这一点。@ 在魏冉的主政下,秦国多次伐韩、魏、楚三国。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

其中,公元前293年伊阙战役中,秦军斩韩魏联军24万;公元前280年,秦军伐楚,第二年破楚国营都,楚国被迫东迁陈。

在伐韩、魏、楚三国期间,秦为了稳定齐、赵,先后与两国联盟,公元前288年与齐称为东西帝;公元前279年与赵国联盟;为了切断楚国的援助,他们在公元前304年与楚国联盟;伐楚时,为了防止韩魏援助,他们归还了之前夺取的两国城市,并与韩魏联盟。

@ 不难发现,当时的秦国非常善于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和心理,对六国的内政也了如指掌。因此,秦国可以将“伐”和“交”应用到极致。例如,当赵国发生沙丘变化时,秦国趁机发动伊阙之战;乐毅伐齐时,秦国趁机派兵支援消耗齐国国力;秦国引诱楚怀王时,出于楚怀王的贪婪,与楚国争权夺利。

以上也是秦朝昭襄王时期秦国外交和军事最大的特点。

公元前273年,秦国攻打魏国,赵国来救。双方爆发了华阳之战。如果从战后分析来看,华阳之战也是秦国东出的转折点。我们可以先看看秦国在华阳之战后面临的国家现状:

韩、魏:先有伊阙之战,后有华阳之战,韩、魏主力丧失,难以复兴。赵国:秦国在华阳之战中击败了赵魏联军,斩敌13万。这是秦赵之间的第一次积极接触。虽然赵国输了,但赵国并没有尽力。华阳之战后,秦国只是进一步削弱了魏国。至于赵国,国力没有损失。齐国:此时的齐国在乐毅伐齐后,也已成为二流国家,更不能与秦国相比,秦国继续长途跋涉伐齐也没什么意义。燕国:由于实力和地理位置的影响,燕国不在秦国的考虑范围内。楚国:虽然楚国以前失败了,但在秦朝与魏、韩、齐、赵作战的几年里,楚国利用其先天优势在新都陈聚集了10万人,然后夺回了江南的旧十五邑,国力开始恢复。因此,华阳之战后,秦国面临的具体情况是:韩、魏、齐三国已败无所败,但赵国实力依然存在,楚国也开始复苏。@ 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必须是赵国和楚国之间的一个国家。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

至于“先攻赵还是先伐楚”的问题,秦国并没有太纠结,甚至秦国也没有什么可纠结的。根据魏冉最初制定的扩张策略,赵国一定是最后一次征服的对象。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实力非常强大。此外,两国之间存在着自然危险。如果他们想安全,他们必须走出国门。如果你想走出国门,你必须稳定后方。此时,楚国已经复苏。如果楚国没有进一步削弱,恐怕秦国会重蹈吴国北伐的覆辙。毕竟,在秦破都之战之前,秦楚已经制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吵。当秦国攻击赵国时,楚国不会袖手旁观。

基于上述判断,秦国决定先伐楚,但就在秦国出兵之前,楚国派黄歇入秦。

黄歇入秦之言对秦国战略的影响

黄歇入秦之言的主要内容已经在本文开头进行了描述,上面说秦决定先伐楚后伐赵,主要是考虑到秦楚之间的争吵已久,秦担心伐赵后楚来犯,所以秦必然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如果有点粗心,秦之前的东出成果都会被埋葬,秦四代君王的努力会白费。秦不敢冒这个险,所以他选择了伐楚。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

然而,黄歇入秦后,不经意间提醒秦国,虽然韩魏暂时被秦国吓坏了,但他们和赵国是三晋一体的。每当有机会的时候,他们都会和赵国一起报告之前多次战败和割地的仇恨。正如黄歇所说,秦国多年来一直在征服韩魏,没有加恩。韩魏君臣不会对秦国信服。因此,当黄歇提到利益时,秦国突然意识到。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黄歇的最终目标是“让秦国彻底罢兵,不再征服其他国家”,但他从未想过秦国最终会从他的话中得到启发。无论是伐赵还是伐楚,韩魏的态度和做法都是关键。当黄歇向秦王写信时,秦国决定放弃伐楚,北上伐赵!

秦国综合黄歇之言后,总结了三点伐赵的原因:

1.楚国主动向秦国示好,而秦国则可以借此机会要求纳楚国王子为质与言和,这样秦军就可以北上无忧无虑。2.正如黄歇所说,韩魏时尚屈服于秦国,所以只需要派两支军队驻扎在韩魏边境。韩魏一定很害怕,然后秦军从中原北上伐赵,这样就可以绕过晋北山脉,更有利于秦军的作战。三、之前的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从此对各国心存仇恨,@ 秦朝越国韩、魏而伐赵时,齐国根本不会像当年的“桂陵之战”那样发兵救赵。@ 黄歇促成秦楚交好后,秦国便于公元前270年开始伐赵之战。虽然两国之间有过几次战争,但在长平一战中,秦国杀死了赵国,降低了45万中风。从那以后,赵国一直在崩溃。秦国的统一趋势已经成功。在此期间,韩国、魏国、齐国和楚国确实如秦国战前所料,没有一个国家去支持赵国。最后,被秦国摧毁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结语

黄歇写秦国的目的是说服秦国罢伐楚之兵,但他从未想过要帮助秦国调整和完善扩张战略。虽然这一举动是黄歇无意的错,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黄歇也会受到指责。毕竟,以黄歇的口才和威望,他本可以模仿苏秦游说六国,然后举起六国合纵攻秦国的大旗。如果是这样,中原的情况必然会有所不同。然而,黄歇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只是一味地取悦秦国,为楚国避祸。至于中原的安全,他不在乎,但如果中原沦丧,楚国为什么要独存?黄歇可以为楚国避免一时之祸,但不能保护楚国长治久安,黄歇这样的计划,实在没有远见!


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为什么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