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秦孝公为何选择依法治国?商鞅变法的精髓是什么?

[img]442715[/img]

商鞅第一次提出以帝道治国,秦孝公睡着了。

商鞅第二次提出以王道治国,秦孝公仍不满意,并指责引荐人景监。

商鞅第三次提出霸道治国。秦孝公对商鞅很友好。虽然他没有任命他,但他有进一步与商鞅交谈的愿望。

秦孝公和商鞅在商鞅提出的第四次强国之术中非常投机。他们谈了好几天,最终决定任命商鞅变法。

今日我们谈三个问题:

1.帝道、王道、霸道这三种治国方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商鞅所说的强国之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治国)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

3.商鞅变法的精髓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帝道治国,王道治国,霸道治国。

帝道治国:是古代尧舜禹汤的治理方式。简单来说,领导者就是用自己的德行说服人民,用德行说服人民,让自己的德行影响人民,全靠人民的意识。

王道治国:周朝周文王,周武王以礼治国(或仁政治国),用各种道理和礼仪限制人们的言行。

[img]442716[/img]

霸道治国:是指春秋五霸时期的治国方式,核心是尊王闹夷。比如秦国强大,秦国会打着周朝王室的旗号,和其他国家一起打这个不服气的国家。

这三种治国方式是先后顺序的,从依靠领导人的德行影响人民,一切都依靠人民自觉的帝道治国,发展到周文王周武王时期,依靠礼仪限制人民的言行,再发展到春秋五霸时期的不满,拉着一群弟弟一起打他霸道治国。

思想道德水平在下降,但对国家的控制力在增强。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秦孝公否定了三种治国方式:帝道霸道?商鞅说的强国之术是什么?

秦孝公否认了上一段提出的帝道、王道、霸道治国三种方式。

原因很现实:秦孝公接手的秦国,已经积贫积弱,内部混乱,外部强敌。他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国家如何生存。

所谓以德服人的帝道治国,不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以仁政治国的王道治国更不符合全国的实际情况。首先,这个国家应该非常强大,因为霸道治国主要表现在尊王和繁荣。当时秦国太穷了,霸道治国是遥不可及的。

秦孝公否认了这三种治国方式。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商鞅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的强国之术,给秦孝公留下了深刻印象。

[img]442717[/img]

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的第三个问题是商鞅变法的本质在哪里?

战国末期,各国都在变法。为什么只有商鞅的变法更彻底、更有效?是什么样的变法能让秦国在短短20年内从贫穷变成强国?

在商鞅变法中,我总结了三个精髓:

第一条:法无贵贱,刑无等级。(法律一出,不管出身如何,唯法是从,改变了过去不能当医生的局面)

第二条法律已经确定,以善言害法,法律立而不革(这意味着法律一旦制定,就要保持稳定,不好的建议要轻易修改法律,形成法律的稳定性)。

第三条利出一孔(即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作战,秦国除了耕作和作战可以获得利禄奖励外,不能以任何其他方式发财)。

中国有句老话,不患贫困、不安、不寡不公。商鞅变法的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应该保持稳定,奖励耕作。

这些核心使秦国在短短20年内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请注意,富国强兵这个词不是国富民强。商鞅变法的另一个隐藏含义是弱民。


秦孝公为何选择依法治国?商鞅变法的精髓是什么?秦孝公为何选择依法治国?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

,,,,,,

  • 为什么秦始皇要多次巡逻?他的目的是什么?
  •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短短11年,秦始皇就曾五次出游。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巡逻完全是为...

  •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

  • 秦宣太后芈八子简介 秦王妃米八子的生活
  • 导读:宣太后(?-前265年),米姓,或秦宣太后,出身楚国,是秦国侯魏冉的异父姐,后来是秦惠文王妃,生了秦昭襄王。起初,宣...

  • 秦武王嬴荡究竟有多勇猛?秦武王的弱点是什么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秦武王便继承了皇位,年轻时期的秦武王其实还是一个潜力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在...

  • 秦将甘茂简介 秦国名将甘茂在战国中期是怎么死的?
  •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下蔡邑(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人。战国中期,秦国著名将领在下蔡监门的史举中学...

  • 秦国名将蒙田:第一个彻底打败游牧民族的将军
  • 蒙田,战国末秦初秦国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他出生在一个世代著名将军的家里。他的祖父蒙叛和父亲蒙武都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