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法显对佛教事业做出了什么贡献?他有多大的影响?

公元334年,一名男婴出生在赵国上党县襄垣县龚家庄的一个普通家庭。男婴的出生并没有让这个家庭感到快乐,而是有点担心。男婴应该有的三个兄弟都死了,似乎有一个魔咒笼罩着这个家庭。小男孩出生后也很虚弱,父母非常担心,害怕再次失去孩子。

晚上,油灯下的佛龛为抹眼泪的父母指明了出路。第二天,3岁的男孩和父母一起来到附近的宝峰寺,剃了沙弥,给出了数字。从此,法显开始在宝峰寺修行40多年。每天敲木鱼,虔诚颂经,在古灯下读佛教经典,拨古檀佛珠。在此期间,法显的父母相继去世,为父母治葬后,更是无忧无虑地脱离世俗,回到寺庙。20岁时,法显举行了受戒仪式,受戒后,法显成了真正的和尚,在夏坐中不断思考佛国的世界。春花秋月,溪水湍流,这可能是人生中最舒适的生活。

[img]442027[/img]

然而,古寺的清洁并不能阻止外部纠纷。目前,中国北方的战争正处于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公元351年赵灭亡后,中原王朝发生了几次变化。直到376年前秦朝统一北方,社会才暂时稳定。

前秦王朝的创始人傅坚信佛教。都城长安一度成为佛教中心。公元381年,高僧道安开始在长安五重寺讲课,弟子达千人。佛教界最伟大的翻译家鸠摩罗什也来到长安,与中土高僧、天竺佛一起编译佛经,弘扬佛法。在佛教史上,道安与鸠摩罗什的相遇意义重大,比如李白遇见杜甫,孔子拜老子。这种人文的碰撞和交流,让远在山西宝峰寺的法表羡慕不已。长期的实践让他感到很困惑,长安是他认为他可以回答他的答案的地方。近50岁的法显带着许多疑问,第一次走出大山,走向心中向往的佛教圣地长安。

在长安的十多年里,法显阅读了藏族,参观了僧侣,并逐渐成为一名著名的僧侣,但他的疑虑并没有得到解决。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前秦和东晋都有大量的僧侣和无数的寺庙。这些僧侣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个僧侣管理存在很大的隐患。戒律的形成并不系统,缺乏收藏的支持。

[img]442028[/img]

寻找律藏,成为法显后半生的目标。“我中土僧人,没有人从天竺求真法,我法显要做这第一人,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法显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公元399年,法显与十位僧侣离开长安,踏上漫长的西行。沿着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法显一行穿越了山口,穿越了沙漠,渡过了沙河,遇到了土匪。在经历磨难的同时,他们也体验了西域国家的异国风情。位于今新疆和田的于和国,让中国西行第一人朱士行永远留在这里。有趣的是,这位朱士行,法号八戒。《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塑造,应该是提取朱士行的素材。在小乘佛教盛行的于和国,法显并没有放弃对大乘佛法的向往。

这一次,冰封的雪山和高耸的葱岭在等待法显一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一群僧侣终于翻越雪域,到达了天竺。当时天竺国由30多个不同大小的城邦组成,北印度的中心是弗楼沙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在这里,法显看到了贵霜王朝衰落后帝国的颓废。站在荒芜的土堆上,法显双手合十不禁感慨,一切从无到有,一切从有变空。大地因无而建造帝国,帝国因有而废墟。天空因无而飘渺,幻想因有而转瞬即逝。天地也是如此,人也是如此,佛教是打破天地奥秘、人生苦恼的密码。

[img]442029[/img]

不远处的中印度地区是佛陀的诞生地,佛法的起源地。拘萨罗国舍法显卫城的灵欢精舍,是佛教的发祥地,也是佛教讲课时间最长的地方。法显在这里看到的确是一个和平与宁静,没有隆重的讲座和宏伟的佛堂。面对这一切,法显想起了路上逝去的同伴,想起了去别处拜佛的同伴,也想起了佛传道时的盛况。他哭了,这是法显西行第二次哭,第一次为伴侣去世,这次为佛陀。

擦干眼泪,继续前进。法显来到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这里盛行大乘,法显在这里开始了三年的学习,学习梵语,抄写经律成为他的日常生活。《摩诃僧只律》、这一时期抄录了《萨婆多部钞律》等六部佛教经典。同行道整在巴连弗邑找到了人生的归宿,不愿回国。法显的目的是为祖国带回戒律,规范僧团的行为。心中不变的目标让法显开始了一个人的旅程。这位中土老僧留在恒河三角洲、狮子国(斯里兰卡)等地。虽然他的白发苍苍,但他的心还没有消失,他的路还没有结束,他的野心也没有得到回报。

[img]442030[/img]

公元412年,在中国崂山,一艘船从海上乘风而来,一位75岁的老人从船上走了下来,身后还有一卷经藏。这位13年前离开长安,经过陆路丝绸之路到达天竺,求佛后,经过海上惊涛骇浪的西行者终于带着律师东归。此后,法显开始翻译建康(南京)道场寺和尼泊尔僧人跋陀罗的佛经,并在湖北江陵辛寺写《佛国记》,记录他的西行经历。公元420年,86岁的法显在辛寺去世,结束了他的传奇生活。

法显是和尚、旅行家、翻译家和探险家,但它更像是一个先驱,开辟了一条向西学习的道路,让后代沿着这条足迹寻找佛陀的来源。海上航行路线是当今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型,其中关于风、潮汐和民间习俗的记录影响了后代。

在求佛的道路上,人们不仅记住了法显对佛教事业的贡献,还记住了他的开拓精神和不放弃的态度。

“我穿越汉海,西向天竺寻求佛教法律。经过雪山和汹涌的波浪,我终于带着法律东归。我的心一直保持着不变的抱负。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永远不会放弃。”——《佛教国家》


法显对佛教事业做出了什么贡献?他有多大的影响?法显对佛教事业做出了什么贡献?他有多大的影响?

,,,,

  • 道安简介 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生平
  • 道安是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他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位学者家中,出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孝武太元...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和飞水之战不得不讲故事
  •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 楚蒜子,东晋奇女子:六位皇帝一生三次垂幕听政治
  • 东晋历史上有一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优雅,但命运总是和她开残酷的玩笑。自从她成为女王以来,她一生中经历了六位皇帝...

  •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书法家王羲之累死了吗?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心研...

  • 前梁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被迫割据独立名臣
  • 张轨(255-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县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以儒学著称的张轨家世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