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了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格局。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说到战国时期,人们自然会认为战国时期有七位英雄,即齐楚燕、韩国、赵魏秦。事实上,在战国七位英雄之后,还有第八位英雄,那就是中山国。
中山国是由中山武术公司建立的诸侯国,但中原诸侯国对中山国的态度不太认同和青睐。它位于燕赵之间,因为它的城市里有一座山,被称为中山国。在中山国兴起灭亡的200多年里,它与中原等诸侯国战斗了很长一段时间。
中山国成立于公元前414年。在此期间,中山国衰落,占领了首都,恢复了中国,并变得强大。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终于灭亡,被赵国吞没。
中山国是如何崛起灭亡的?
[img]442587[/img]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的鲜虞部落。中山武公是中山文公的儿子。中山文公是中山王墓出土铭文记载中的第一代君王。当然,后来应该追死。
公元前506年,鲜虞部落迁至中人城,晋国出兵攻打他。当时晋国是诸侯大国,兵力强大。鲜虞被晋军打败,连中人城都被晋军占领。
后来晋国两大国卿赵、魏都想瓜分中山国,双方势力各不相让,于是想出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计划。
当时,为了控制中山国,赵在鲜虞后人中选择了一个傀儡作为中山国君,并将魏文侯的女儿和儿子作为妻子。这个中山国君就是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是继承了中山文公的政权,他从小就知道父亲中山文公做傀儡受赵氏和魏氏控制的困境,从小就决心复国,
继承王位后,中山武公开始了他的复国计划,暗中与鲜虞族人接触,发展实力。
后来,当赵襄子去世时,赵发生了内乱。中山武公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了复国行动。经过他的努力,他带领鲜宇的军队终于摆脱了赵伟的控制,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山政权。
中山武功在位六年。在此期间,他加强了武备,学会了模仿中原诸侯的礼制,为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和国力稳定强大做出了贡献
中山武公于公元前408年去世,随后中山桓公继位。
继位后,中山桓公不像父亲中山武公那样勤政爱民,这让人们对他非常不满。后来,魏文侯命名将乐羊领兵攻打中山国,因为魏国当时是一个军事大国,@ 尽管中山桓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三年后,中山国仍被魏国摧毁。
魏占领中山国后,中山桓公过着亡国奴的生活,这让他感到羞愧,决定复国。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中山国终于在公元前381年复国,桓公自立为王。
中山国复国后,赵国虽然摆脱了魏国的控制,但在中山国复国初期立足不稳的时候,想再次控制中山国,于是派兵攻打中山国。
但这一次,赵国失算了。
[img]442588[/img]
虽然中山国刚刚恢复国家,但中山桓公在这个时候努力工作,努力工作。他带领中山国的士兵抵抗赵国,最终打败了赵国,拯救了中山国。
此后,中山桓公大力发展军事实力,在当时诸侯割据林立的时代,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很难在诸侯之间立足。
而且让赵国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中山桓公为了夺回之前失去的地盘,竟然出兵2万袭击赵国。
赵国没想到附属弟弟中山国敢打自己,于是派兵防守。然而,由于中山桓公训练中山军队有素,此时的2万名中山士兵是虎狼之师。赵国军队一个接一个地输掉了比赛,中山国利用这个机会收复了以前丢失的十多个城市。
自中山桓公复国以来,他先后击败了魏赵两个中原诸侯大国,震惊了世界诸侯,对失国后复国的中山国君印象深刻。
在桓公的治理下,中山国终于再次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进入了强盛时期。
公元前353年,中山桓公在位约40年,享年76岁。他死后,中山成为公继位。
中山成公,又称中山成王,坚持父亲桓公复兴中山国的遗志和治国战略,使中山国顺利过渡,国力依然强大。
公元前328年,中山成公去世,其子中山王厝继承王位。经过桓公和成公两代国王的不懈努力,中山国王继承王位时,中山国的实力已进入鼎盛时期,可以跻身诸侯列强之列。
正如所谓的事情并非一成不变,中山国空前强大也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赵国一直把中山国视为心腹大患,一直想攻灭中山国。
[img]442589[/img]
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后,国力大大提高,有实力的赵国终于等到了攻打中山国的机会。
公元前306年,赵国出兵攻打中山国,第二年,由于中山国不敌,不得不求和。
然而,几年后,赵国再次出兵中山国。公元前301年,赵军突破中山国都,中山王妃子次虫逃往齐国。赵国建立了一个傀儡国君——中山王尚。
再过几年,赵国在公元前296年就废除了中山王尚,从此,经过200多年的中山国走向灭亡。
作为战国七雄以外的战国第八雄,中山国虽然没有前七名那么出名,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例如,在《战国政策》的记载中,中山国不仅为中山国设立了单独的《中山政策》,而且与战国七雄的地位相同。可以看出,它确实不寻常。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实力如何?它是如何被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