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西方的一切都逐渐来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壮丽的农民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在维持这项运动14年的过程中,像风一样席卷了当时的大江山南北。尽管如此,这场巨大的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然而,中间还是有很多悲伤的英雄,比如石达开和陈玉成。与此同时,当我们回忆起这段充满金戈铁马的历史时,也能发现,其实有很多历史片段,非常耐人寻味。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是1856年的“天京事变”。,这场内讧对太平军内部造成了巨大打击。在失去2万名士兵的同时,也让整个太平天国上下都感到恐慌。特别是在“天父”、“天兄”的幌子被彻底揭穿后,使得太平天国内人心趋于瓦解。因此,在这场内讧之后,太平天国虽然经历了苦战,但曾经有过中兴的迹象。然而,这项运动最终未能逃脱毁灭的命运。同时,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也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清军不利用太平军内讧一举攻克天京?
[img]441336[/img]
@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虽然太平军发生了内讧,但长江以南的军事重镇,如安庆、九江,仍然牢牢掌握在太平军手中。这主要是由于西征军在石达开的控制下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而且,在内讧前夕,太平军对湘军的作战也占据了绝对优势。尽管内讧的发生给了清军反击的机会。然而,清军通往天京的路上,却面临着许多重要的军事城镇。@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速克天京凭借内讧的机会是很难完成的。
同时,从清军的战斗力来看,当时赢得重镇天京显然是不现实的。当时,清朝所依赖的力量主要分为曾国藩的湘军和原来的八旗。从此,从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被征服的情况来看,期待八旗兵对天京进行猛烈攻势显然是不现实的。
[img]441337[/img]
与此同时,湘军在与太平军的激战中也陷入了衰退。因此,在“天京事变”前夕,曾国藩的湘军被太平军包围在南昌孤城。在这种情况下,清军没有力量利用内斗夺取天京。
@ 当时的清朝,并非不想利用内讧攻占天京,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压力突然到来。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前奏。1856年,英法联军先是炮击广州城,然后联军军舰沿海上升,两次大沽口战争相继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威胁曾经超过了太平天国。此时的清朝,完全无法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军。此外,1856年,农民起义在广西、河南等地爆发。在某些情况下,清军的力量完全受到了约束。
[img]441338[/img]
历史就是这样,内讧过后,太平军虽然在各大战线上都陷入了衰退。然而,清军仍然无法速克天京。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在内讧后,依然顽强地坚持了八年。,当时,清军在战斗力和战略优势上都形成了太平军的巨大优势。以至于天京在1856年内讧时并没有陷入困境,而是在1864年被征服了。
天京事件伤害了太平天国的活力。为什么清军没有乘机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