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刘季孙和苏轼之间的故事是什么?苏轼给了他一首诗

公元1089年,苏轼作为龙图阁学士前往杭州当太守。这是他第二次在杭州工作。十六年前,苏轼朝廷的斗争被贬到汴京,曾担任杭州的一般判决。

当时,在苏轼眼里,西湖风景如此美丽:

水光灿烂,山色空蒙雨亦奇。

想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是合适的。

十六年后,西湖不再仪态万方,碧波荡漾,无人治理。西湖底部的淤泥堵塞了整个湖,使湖水浑浊。

苏轼再次成为杭州长官后,一上任就开始疏浚西湖。他派人挖出湖底的淤泥,用挖出的淤泥和水生植物在西湖上修建了一条可以行走的林荫大道。这条大道是著名的“苏堤”。

[img]440330[/img]

苏轼在建设“苏堤”的浩大工程中,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他就是时任两浙兵马都监并驻杭州的刘季孙。

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比苏轼大四岁。苏轼第二次去杭州当官时,和刘景文一见如故,过得很近。

刘景文才华横溢,雄心勃勃。苏轼多次称赞他为“无与伦比的国士”。刘景文也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刘平是朝廷的重要大臣,曾担任宋仁宗朝的太尉。

可以合理地说,凭借父亲的关系,刘景文应该在仕途上一步步提升,但事实上,当时在杭州工作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但他仍然沉入底层,不能被法院重用。

原来问题出在刘景文的父亲刘平身上。

1040年,在宋西夏三川口之战中,刘平带领军队与敌人苦战多日,伤亡惨重。他迫切需要宋军的支持,但当时宋军将领黄德和害怕李元浩的实力,故意拖延进军,甚至撤退,最终导致刘平被俘。

[img]440331[/img]

为掩盖自己的罪行,黄德和事后向朝廷起诉,说刘平在战争中主动降敌,自己因兵力不支不得不退兵。

就在刘平的指控即将确定的时候,两名参加过三川口战争的士兵向当时主任宋朝著名大臣文彦博反映了战争的真实情况。经过一些调查,文彦博派心到前线,证明黄德和擅自退役,导致刘平死于战争。

消息传到首都,宋仁宗怒不可遏,下令将黄德和斩首示众,并将刘平追赠为朔方节度使,刘平的子孙在朝代为官,也能得到表扬和提升。

如果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刘景文的仕途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但谁知道,时隔不久,宋廷在西夏的探子发现刘平并没有死,而是留在了西夏。

这个消息无疑给宋朝的脸上打了一记沉重的耳光。一夜之间,刘景文褪去了所有的光环。他从一个恰到好处的“红二代”变成了一个无可辩驳的“叛徒之后”。从那以后,没有人再关心他了。

苏轼作为刘季孙的同事和知己,深知朋友心中的痛苦和痛苦,希望景文能忘记心中的阴影,振作起来,坚强起来。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更不用说刘平留在西夏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了,真相真的很难知道。刘景文不需要有太多的负担,只要做好自己,问心无愧。

[img]440332[/img]

因此,在另一个冬天到来之际,苏轼为刘景文高声唱道: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仍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橙黄橙绿的时候。

苏轼说,你看,虽然那些婀娜多姿的荷花已经凋谢,连荷叶都没有了;深秋的最后一朵菊花散去了香味,但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充满活力。

苏轼还说,不要以为一年之内没有美丽的风景。你没看到风景吗?霜冻过后,到处都是橙色和橙色?虽然我们经历了沧桑、挫折和打击,但我们的生活不像这片土地吗?我们也在进入收获和成熟的时候吗?

我想,刘景文看到这首诗后,一定会明白苏轼的良苦用心。他怎么能辜负朋友的鼓励?他将来会像东坡一样面对逆境,不悲不喜不怒。他只是冷漠地微笑着放松,就像江南的丹橙一样,面对霜冻挺立,冬天依旧绿色。

一年有时序变化,人生有春夏秋冬,只要心中有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依然可以拥抱温暖灿烂的太阳。


刘季孙和苏轼之间的故事是什么?苏轼给了他一首诗刘季孙和苏轼之间的故事是什么?苏轼给了他一首诗

,,,,,,,

  • 北宋大臣黄潜善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黄潜善
  •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北宋宰相曾布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曾布有子孙后代吗
  •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是靖康之耻的导火线
  • 在宋徽宗赵霁的“朋友群”中,除了王福,还有一位著名的“浪子宰相”。“浪子宰相”虽然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但他真的是当代宰相,...

  • 北宋寇准背靴是什么典故?寇准有哪些方面作为
  • 寇准是一位有名的北宋政治家和诗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勤奋好学,历史记载曾十几岁就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 仁义高于命:北宋历史上忠臣陈求道的壮丽生活
  • 宋代官员陈求道。字得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咸宁人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家庭。主人是陈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