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著称的战争例子。公元383年,统一北方的前秦皇帝傅坚率领80万军队主动向南方东晋政权发动战争。
同年11月,双方在飞水(今安徽省寿县东南部)作战。结果,以谢安、谢玄叔侄为首的8万东晋军队战胜了前秦军,实际兵力超过20万。因此,谢安和谢玄叔侄也名列前茅。
但是,你知道,在“飞水之战”胜利后,谢安和谢玄叔侄的声誉虽然达到了顶峰,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失意生活。
陈军(今河南省太康县)谢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也是东晋最后一个“当轴士族”。谢安多才多艺,气质悠闲温柔,被称为“江左浪漫宰相”。谢玄的父亲谢奕是谢安的长兄,官员来到安西将军和豫州刺史。谢玄的母亲阮荣是西晋著名学者阮籍和阮咸的族人。谢玄的姐姐是东晋著名的才女谢道云。
[img]440856[/img]
击败前秦后,谢玄率领东晋军队乘胜北伐,一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故土,如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
晋孝武帝司马曜在前线军队一路高歌之际,却担心谢氏族会不会功高震主,于是产生了怀疑之心。
谢玄原本打算让豫州刺史朱序镇守梁国,自己坐在彭城,北可以巩固河北之地,西可以救洛阳,内可以捍卫朝廷。
但在这个时候,朝臣们讨论说,战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他们应该设立一个守卫边关,然后休息。孝武帝立即命令谢玄回到淮阴镇,并派朱序镇守寿阳。如此简单的人事调整等于剥夺了谢玄的前线指挥权。
这时,谢玄的将军翟辽又发动了叛乱。敏感的谢玄认为处理不当,于是去疏朝廷,要求解除全部职务。东晋朝廷不同意,下令安慰谢玄,命令他暂时回镇淮阴。
385年4月,为了不引起皇帝的怀疑,谢安主动交出了朝中的权力,邀请他离开镇广陵(今江苏扬州)避灾。同年8月,谢安去世,66岁。
[img]440857[/img]
谢安的死对谢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谢宣对叔叔谢安有着特殊的感情。谢宣年轻时,谢安帮助谢宣摆脱了戴香包的坏习惯。谢安还帮助谢宣组建了一名强大的北府士兵,谢宣最终依靠北府士兵击败了强大的前秦军队。
政治上的挫折也使谢玄不幸生病,而且越来越严重。他上疏了著名的文章《疾心上疏》,向朝廷表达了对报国的忠诚和雄心壮志的仇恨,并请求辞职。
谢玄还在玩疏中提到了自己家庭的不幸,“上延亡叔臣安,上延亡兄弟臣靖,几个月后,相系落背,下抓稚子,寻复早逝”,几个月内,谢玄的叔叔谢安,谢玄的二哥谢靖,谢玄的一个小儿子相继死亡,谢玄把这一罪都引到了自己身上,他恳求皇帝答应辞去官职。
然而,奏疏提交后,朝廷没有答应他的请辞,而是派了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来治疗谢玄。
[img]440858[/img]
然而,谢玄病仍然没有好转,他又上疏了一篇“悲伤千古”的奏章——“病久不差,上疏”,在里面说:
“七个臣兄弟相继死亡,只有臣一个人,独自生存。谁能和臣相比经历的艰难困苦!臣之含悲忍痛,希望继续活下去,是满怀无限忠诚,想报朝廷恩德,也许能恢复健康,就能完成这个志向。此外,臣家里还有很多孤儿。想起他们,心里难过。为此,生存的心不能马上付出。臣一片勤奋的感觉,真可悲。求陛下怜悯臣忠诉,佩然降恩,不使臣含恨九泉。”
如此悲伤的恳求仍然不能打动朝廷。谢玄连续演奏了十多章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朝廷把他改为散骑常侍和会稽内史。谢玄终于回到家乡工作了。
谢玄连续上演请求退休的故事,被后人用“谢玄文”来比喻自己去职归山的决心。
谢玄于388年春天在会稽(今江苏苏州)去世,终年46岁,可谓英年早逝。
作为东晋著名的将军,谢玄是战场上的英雄,但战后,他受到了东晋皇帝的怀疑。他和叔叔谢安因病去世几年。“飞水之战”后,谢安和谢玄叔叔侄子的生活很沮丧吗?
为什么谢安和谢玄侄子在飞水之战后如此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