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遗址第三次发掘发现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1980年10月至11月、1981年3月至4月,为探索仰韶人的生活和生活条件,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派出赵惠军、丁清贤等领导小组,分为两批。在池池文化中心的配合下,四名考古学家参加了仰韶村遗址的第三次探索。
挖掘是在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的平台上进行的,其主要工程是在路东的建筑区域进行的。共有4个探方和4个沟,开挖面积200多平方米。发现4个房屋基础、41个窖穴、613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和蛤蜊。
[img]439548[/img]
第三次发掘,基本发现仰韶村文化遗址属于仰韶和龙山,发现了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层层压关系。根据文化堆积层和出土器具的特点,发掘者将仰韶村遗址分为八层和四期:一期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较少。陶器装饰主要是线纹、弦纹和划纹。类型包括小口扁底釜、盆炉、大口罐、深腹罐、折腹碗、平底敞口碗、收敛碗、盖子等,属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二期文化遗迹少,碎片多,红陶数量减少,灰陶增多,绘画颜色黑色少,红色多,图案简单,主要物品有圆李、彩色陶罐、小口尖瓶、碗碗等,新陶鼎、陶豆,属于河南西部、晋南、关中东部仰韶文化晚期遗迹,属于西王村类型;第三文化、陶灰陶、红陶、物品类型大致相同,主要装饰为水平篮线、堆线、方形图案,属于龙山文化寺沟二期类型;第四文化,陶器以砂灰陶为主,其次是灰陶和黑陶,造型规则,陶器轮胎薄,温度高,轮式设备多,装饰以绳纹为主。陶器中出现了李、深腹镂空盆等新型设备,属于龙山文化的三里桥类型。
仰韶村遗址经过三次挖掘,获得信息证明:该遗址包含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其关系是连接的。到目前为止,仰韶村遗址的内涵已经得出了准确的结论。
仰韶村遗址和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虽然仰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的第一个发现地,但由于仰韶村遗址是不同地层的叠加,曾经引起仰韶文化概念的混淆;经过三次探索,其内涵基本清晰,但碳14鉴定仍有待进行;仰韶村遗址是文化圣地,但不被认为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需要进一步研究。[28]
[img]439549[/img]
2014年7月,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发现仰韶文化遗址,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
新发现遗址位于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与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经初步勘探,具体位于华宇尊房地产广场项目西半部(规划西门)、十里庙小区南部及小区南部地块,靠近一古河流的河湾分布。距地表深度约1~3米,从北到南逐渐加深,隐藏在冲积土层下。
分析了勘探后的加沙陶片、绳纹红陶片等器具的标本和土层含量,该遗址应为7万~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仰韶文化后的积累层明显。
仰韶遗址的第三次发掘有哪些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