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调查组夏奈、安志敏等四位专家学者前往绵池县第二次探索仰韶村遗址。自7月2日起,开挖了一条探沟(20×2米)和一个灰坑,切断了安特生发掘的旧探沟,发现有9座排列密集的墓葬,出土了仰韶红底黑色和深红色的罐子和碗,小口尖红色的陶瓶,灰棕色的沙丁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img]439550[/img]
同时,在遗址中还发现了龙山式抛光黑陶、压印方格纹灰陶、篮纹陶、灰绳纹、带流陶杯等,文物资料丰富。从地层关系来看,墓葬是在遗址废弃后埋葬的,没有随葬品。地层中所含陶片有明显的冲刷痕迹。与此同时,在悬崖上发现了10个灰坑,坑壁用草泥土涂抹平整,其中陶器具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因素。第二次挖掘中,还对仰韶村附近的下召寨、下城头、羊河村等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
[img]439551[/img]
第二次探索后,提出了“仰韶与龙山的混合文化”的观点。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提法也是不正确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它们是上下关系,但没有两种文化的混合类型。
仰韶村遗址的第二次发掘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