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侦探狄仁杰》中有一个故事:只有三个“小官员”的狄仁杰判处平南侯死刑,并将一位侯爷送到了断头台。更不用说情节本身是否合理了,们只谈论在真正的唐朝,获得头衔的人是否真的没有保护生命的特权,这样他们就可以被一个三级官员杀死。
一、唐代封爵制度和受封群体
封爵制度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一大基本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制度。到了唐代,爵位发展成为九等,成为皇帝赢得权力和巩固皇权的利器。一般来说,被封的人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封爵贵族。
具体来说,唐代的爵制继承了隋朝的爵制,包括国王、郡王(继承者)、国公(非宗室一般只授予国公以下爵位)、郡公 、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九等。这些爵位的等级依次为正品,从一品(君王与国公同等级)、正二品,从二品,从三品,正四品,正五品,从五品,食邑从一万户到三百户不等。然而,虽然他们有食城,但他们并不能真正去封地“自治”,也不能真正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他们只能留在皇帝的“眼皮下”,成为“光杆指挥官”。
[img]439338[/img]
从受封者的角度来看,唐初主要是宗室和英雄。而且因为很多宗室也是英雄,所以他们的头衔水平也很高。唐太宗和唐高宗时,受封者主要是宗室和英雄。还宗室常任刺史 、都督等,其爵位也相当高。但到了武后时期,武则天大肆屠杀宗室,分封武家子弟,这一时期封爵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唐中宗时,虽然李唐国佐复出,但中宗的大量封存和新封存一度成为一种毫无价值的“卷心菜”。虽然瑞宗和玄宗两代人都在努力整改,减少了封闭的宗室,但地方节度和宦官的封闭越来越多。宦官获得了头衔,如此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不难想象李唐的头衔在中晚期经历了什么样的贬值。
二、唐代封爵贵族的法律特权
但话说回来,毕竟有爵位就是有爵位,不同于一无所有的普通人。唐代封爵贵族虽然滥封贬值爵位,但仍有一定的特权,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的法律特权。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刑不上医生”的传统。在唐代,封爵贵族也享受着特殊的死刑审判程序。唐律分为八大普通死罪。如果封爵贵族犯了这八种罪行之一,司法官员不能直接折磨封爵贵族,也不能直接审判。相反,他们应该向皇帝报告他们的罪行、罪名和他们的爵位身份。随后,皇帝会让公卿们在尚书省召开会议,讨论这个人是否应该被定罪。关于封爵贵族是否有罪,可想而知,在“刑不上医生”的传统下。在唐代,一个三品官员用自己的力量斩首平南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img]439339[/img]
而且,封爵贵族本人不仅有机会免除死刑,而且他们的亲属也有一定的机会免除犯罪。《名全律》规定,五品以上的封爵贵族近亲在犯八种死罪之一时,不会被司法官员直接定罪,而是被提交给皇帝,由皇帝亲自裁决。
当然,唐律师事务所规定的八种死刑相对罕见。因此,朝廷还赋予了封爵贵族及其亲属更常见的减刑特权。只要其犯罪不超过流放,直接犯罪就会减少一级。例如,应该流放3000英里的人将被直接判处三年监禁。
封爵贵族除了在量刑环节有特权外,在执行处决时仍有特权。当他们被正式定罪时,封爵贵族往往不会真正服刑。他们可以用金钱赎罪,也可以用官方产品来抵消犯罪。当犯罪严重时,他们甚至可以直接用整个头衔来抵消犯罪,即所谓的“除名”。即使他们被解雇,他们也不会成为一无所有的平民,只会回到被解雇前的身份。
@ 如果低级封爵贵族冒犯高级封爵贵族,甚至奴隶伤害封爵贵族,罪犯的处罚一般会比法律规定的更严重。但是,如果你犯了十恶不赦的犯罪,比如谋逆,或者伤害了你的亲戚,尤其是长辈,那么封爵贵族的身份就不起作用了。
[img]439340[/img]
三、唐代封爵有限
毫无疑问,虽然唐朝的头衔越来越毫无价值,但它仍然可以给受封者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太监在内的许多人才蜂拥而至。有趣的是,即使太监在唐朝中后期很受欢迎,唐朝在封太监时仍然坚持既定的制度。
前面说过,虽然受封者都有食邑,但他们无法从中获得利润。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获得额外的“食实封”,即真正能获得经济收入的封地。但即使像高力士一样受宠,在安史之乱之前也已经是齐国公了,但没有一户食物是实封的。曾担任神策中尉的宦官,如马存亮、梁守谦等,只有300户食实封。大宦官仇士良一生终于获得了500户食实封。而堪称唐代宦官巅峰的李辅国,终其一生也只是食实封800户。
据一些学者统计,唐代只有16%的宦官有官职位。换言之,尽管唐代宦官获得封爵位是李唐封爵制度的一大特点,但获得封爵的人数相对较少。即使他们有头衔,如果他们不是高级的,他们可以从中获得的好处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皇帝真的想对这些封爵贵族做点什么,也很有可能把权力下放给一个在前朝掌握实权的三品官员,以夺取他和亲戚的头。所以《狄仁杰侦探》中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毫无根据。
探索唐代的封爵制度,唐代的爵位是否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