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逃跑没什么可耻的。唐朝多次被攻破首都长安,皇帝多次逃跑,没有影响。
[img]439239[/img]
李自成从西安到北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明军一路丢盔弃甲,大顺军也不可能很快到达北京。可以说崇祯还有时间。
在此期间,朝廷确实计划放弃北京,即迁都南京。毕竟,从内心来看,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但我不得不说,明朝军队几乎耗尽了,剩下的几支军队都抵抗了北方更强大的八旗铁骑。
然而,关于迁都的讨论非常有限,崇祯甚至不敢在法庭上公开询问。但话说回来,明朝首都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包围了。余谦还努力打赢北京保卫战。
然而,崇祯的想法仍然是客观的,但那些充满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人根本不想考虑当年的情况是否与今天的情况相同。他们对自己也盲目乐观。
崇祯当时也有点侥幸,以为北京不会这么快被打破。
[img]439240[/img]
而且,他们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都在北京拖家带口。哪个大臣不是一个伟大的家庭,所以他们离开去了南京,显然失去了他们的利益。
即使是崇祯,他也不想让儿子太子早点跑到南京。也就是说,如果太子在南京形成气候,他会有麻烦的。
正是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统治层面过于考虑自己的小家庭和个人利益,导致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
[img]439241[/img]
事实上,崇祯并非不跑,只是他没有得到大臣们的同意就逃跑了,所以即使他成功地逃跑了,其实对他以后的执政也是个大问题。
另一个客观因素是崇祯没有地方跑。如果崇祯想去,最好的选择是南京。向北显然是狼进虎口,向西也是。向东显然是不可行的,只能向南。
但当时李自成势力巨大,中原地区也逐渐得到控制,崇祯的跑道也被堵住了。
崇祯自杀,真是绝望,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为什么崇祯皇帝选择自杀而不是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