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后庭花》是南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写的一首宫体诗。这首诗被称为亡国之音。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唱后庭花。-"泊秦淮 》杜牧 (唐)
朝代的变迁是历史的必然,但总有人为国家的灭亡负责。我们常说红颜祸水,女人背上亡国的骂名。也有奸诈的恶棍成为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毕竟中国历史悠久,总会有一些特例。一首无辜的歌也被贴上了“亡国之音”的标签。这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写的《玉树后庭花》。很多人都很困惑,听一首歌,怎么会造成亡国的后果呢?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img]438011[/img]
后庭花原本只是一种花的名字,后来被用作乐府诗的曲牌名。这种花鲜艳美丽,在我国南方地区开放,深受古人喜爱,多用于庭院种植,供观赏。因此,后庭花也与雕梁画栋的宫廷生活息息相关。这种花也种在宫殿的庭院里。陈叔宝忽视了政治事务,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非常出色。他创作的歌曲原名《玉树后庭花》,原名乐府情诗。这样的沮丧自然是销魂蚀骨。皇帝整天沉迷其中,自然会做很多荒谬的事情。
陈叔宝懈怠政治,整天沉醉在后宫,宏伟的建筑,盛大的聚会,甚至一场宴会需要成千上万美丽的歌舞。在几位宠妃的围绕下,陈叔宝本人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歌手们优美的舞姿和天籁般的嗓音。整个宴会君臣通宵达旦,吟诗画画,杯酒交错,整个场景看起来很“和谐”。奢华的生活,让陈朝君臣享受到这种喜悦,对国事置之不理,这就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穷奢极欲的生活。
[img]438012[/img]
隋文帝开国八年,隋文帝杨坚,文治武功,一直在思考江南的沃土。当他得知陈后主每天都在喝酒和快乐时,他觉得是时候“收获”了。当年8月,隋文帝下令数陈后主的20大罪行,并将其公示于世。讽刺的是,陈后主收到罪诏书后回答说:“我自己的国家,我的奢侈也是我自己的事,花钱也花我自己的钱,关你的事,盲目担心!随便把它扔掉,不理它,这种霸气恐怕只有陈后主这种“威武”才能做到。
不久,隋朝50万大军在杨光的带领下,分七条路杀到江南。陈后主听说后,不但没有慌张,反而学曹孟德一般哈哈大笑,在场的大臣们心里不解,陈后主为什么这么冷静?后来,主人笑着说:“江南是一个吉祥的地方,龙脉的根源,有上帝的祝福,北齐之前打过三次,北周打过两次,哪一次不是我们陈朝的大胜?然后他说:“隋朝看似咄咄逼人,但我们依靠长江的自然危险。我们军队只是等着工作。隋朝军队来了,就相当于死了。为什么要害怕?”
[img]438013[/img]
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安排防御,继续沉迷其中。没想到隋军巧过长江,直接包围了帝都。陈后主听说后,整天抱着爱妃张丽华哭。十万守军不堪一击,亲信奔跑。陈后主躲在枯井里,被隋朝士兵俘虏,成为囚犯。400多年来,魏晋南北朝正式宣布结束,隋朝正式开始。
魏征曾经说过,“陈叔宝出生在深宫,不知道庄稼有多难。在繁荣富贵的环境中长大的陈叔宝,一定不知道民间的苦难,也不知道当时陈朝面临的危险。这与他的父亲陈宣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当皇帝来说,陈叔宝更适合当文人。治理政府只会让他感到无聊,诗歌和歌曲可以引起他的兴趣。陈叔宝非常擅长写诗,尤其是宫体诗。在这种情况下,陈朝的国势一天天衰落,上行下行,君臣沉浸在奢侈的生活中。以至于后来边情紧急,陈叔宝也沉浸在宫廷生活中,称边关士兵为匹夫的勇气,这也决定了陈后主的亡国命运。
陈后主创作的《玉树后庭花》之所以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并不在于曲目本身。在这首歌的背后,是陈叔宝的昏庸政。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宫殿之间的朱墙隔绝了王朝的一切不幸。陈叔宝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皇帝家庭,不会欣赏民间的痛苦。对他来说,民间人民的死亡和国家事务与他无关。他怎么能不成为亡国之君呢?
为什么《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音乐背后的故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