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从长远来看,禅渊之盟对谁更有利?

经过25年的战争,禅渊之盟是北宋与辽朝缔结的盟约。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

事实上,辽国当时主动签约,但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

1004年,辽国大规模入侵北宋,真的把北宋吓出了一身冷汗。宋真宗原本打算逃脱,但他被总理寇准拦住了。此外,在寇准的推荐下,宋真宗不仅没有逃脱,而且在前线监督战争,这对一个胆小的人来说是困难的。他只是把鸭子赶上了货架。

然而,正是皇帝的个人监督使前线士兵非常兴奋。他们不仅努力保护禅州,而且在许多战役中获胜。他们还射杀了辽朝统军萧挞凛,这震惊了大辽。

[img]438695[/img]

毕竟,在宋辽20多年的战斗中,北宋并没有利用任何优势。当时,北宋主要是为了争夺幽云十六州,但宋太宗赵光义没有亲自赢得北伐。他几乎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那里。从那以后,北宋就不敢北伐了,情况也逆转了。相反,大辽多次南下袭击北宋,北宋已经从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

当两军处于相持阶段时,辽国的萧太后打算求和,这对她没有好处。毕竟是外线作战,战线拉得太长,供给很困难。此外,孤军挺进宋代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降将王继忠也劝萧太后求和。在他看来,辽国不可能取得进一步的胜利,于是萧太后派人表达了罢兵休战的愿望。

[img]438696[/img]

这也是宋真宗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不想打架,但他自己做不到。现在他的对手主动寻求和平,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然而,寇准不同意。他认为辽军已经是弩的尽头,这是彻底打败他们的好机会。

然而,宋真宗非常坚持。他不想放弃这个好机会。如果辽国反悔,后悔就来不及了。寇准不当家,只好听皇帝的。

事实上,谈判也很有趣。辽国主动求和,不敢要求太多。然而,北宋也急于讨论和平。宋真宗以前说过,只要他不割地,他就能给更多的钱。

要不是寇准在使者前往后威胁不要给太多,否则结果还不得而知。就这样,双方签署了《禅渊之盟》。

如果从直接效果来看,对辽国有利。否则,萧太后不会主动和解。既然是想和解,就打不下去,或者损失会更大。

但从长远来看,对北宋无疑是最有利的。

[img]438697[/img]

原因很简单。

根据寇准的意思,这场战斗可以完全战斗,甚至有获胜的可能。但我们知道宋真宗不愿意战斗。如果他不讨论和平,他的下一个行为是无法控制的,甚至可能会回到北京。两军战争的最终结果并不像寇准所说的那么确定。

如果继续下去,一旦北宋被攻破防线,对北宋的打击就不小了。

条约签订后,北宋不必每天盯着北方看。和平的边境对内政有影响,这也给了北宋休养和发展国内经济的机会。

说到底,开封是无险可守的,如果两国交恶,那么辽国时不时地入侵,对北宋的打击是可以想象的。


从长远来看,禅渊之盟对谁更有利?从长远来看,禅渊之盟对谁更有利?

,,,,,,,

  • 北宋大臣黄潜善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黄潜善
  •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北宋宰相曾布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曾布有子孙后代吗
  •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是靖康之耻的导火线
  • 在宋徽宗赵霁的“朋友群”中,除了王福,还有一位著名的“浪子宰相”。“浪子宰相”虽然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但他真的是当代宰相,...

  • 北宋寇准背靴是什么典故?寇准有哪些方面作为
  • 寇准是一位有名的北宋政治家和诗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勤奋好学,历史记载曾十几岁就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 仁义高于命:北宋历史上忠臣陈求道的壮丽生活
  • 宋代官员陈求道。字得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咸宁人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家庭。主人是陈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