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装电视剧,大部分都会发现最常见的高频词是秋后问斩和午时三刻。接下来,我将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有时候把犯人押到刑场,如果时间不对,总会说时间还没到,等一等。
这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当人们看到自然现象时,他们认为自然中有一种力量来控制一切。例如,灾难和好运是上帝赐予的。人们在制定命令时需要与上帝的旨意保持一致,其中杀戮不能与上帝的旨意相反。
在自然界中,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秋冬是杀戮和休眠的季节,惩罚应符合四个时间。
[img]437829[/img]
在中国历史上,有“秋冬行刑”的记载。四季四政,春为庆,夏为赏,秋为罚,冬为刑。古人认为春夏适合行赏,秋冬适合行刑,有“秋后问斩”之说。
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西汉大儒董仲舒总结了“天人感应”的说法,他认为: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是如此。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也就是说,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后行。如果违背天意,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秋冬行刑也被列入制令。
汉代规定,刑事杀戮不能在立春后实施,只能在秋冬处置。唐宋规定,从立春到秋分,春季除恶以上、部曲、奴隶杀主外,不得行刑。
下面简单说一下“下午三刻问斩”。
中午三刻是阳气最盛的时候,阳气自然阴衰。这时,太阳在天空的中央,是阴影最短的时候。古人有迷信的想法。他们认为,虽然犯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总是感到不舒服。他们认为犯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会骚扰与囚犯有关的官员、刽子手和其他人。
[img]437830[/img]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古人认为,在中午三分钟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他们可以抑制自己的灵魂不敢出现。换句话说,用最旺盛的阳气冲走刑事杀戮带来的阴气。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午三分钟处置囚犯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中午三点行刑也可能意味着善意。众所周知,阳气盛就热,热的时候最容易犯困。这个时候犯人可能会有点迷茫,所以在行刑的时候可能会减轻一些痛苦。毕竟,当他醒着的时候,如果犯人以为他的头会被砍掉,他会有多害怕。
当然,在古代,可以分为中午和中午三分钟。中午三分钟是最有阳气的。对于那些罪恶极端的囚犯,他们会在中午三分钟要求斩首。此时,行刑旺盛的阳气可以立即冲走阴气,使其连鬼都做不到。如果你在中午要求斩首,那就相对较轻了。
在古代,犯人通常什么时候行刑?有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