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什么是历史上的鲁国灭亡?为什么会被楚国吞并?

鲁国(公元前1043-公元前255年),周朝诸侯国。接下来,让我们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是两个相邻的诸侯国。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协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在齐地,正式建立齐国。自江子牙成立以来,这个诸侯国一直在煮盐垦田,富有的一方和成千上万的士兵。当它传到齐桓公时,它已经是一个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凭借山、海、鱼、盐的利益,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就鲁国而言,鲁国(前1043-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侯爵、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是第一位国君。

[img]438757[/img]

西周初年,周公协助天子周成王东征摧毁了与武庚一起叛乱的奄奄一息的国家,并被封为奄奄一息的故土。因为周公想留在镐京协助周成王,他让长子伯禽代为赴任,用周公初封地“鲁”的称号建立鲁国,定都曲阜。与齐国相比,鲁国显然是一个相对较弱的诸侯国。无论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还是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鲁国的目标都只是保护自己,无法与春秋时期的五霸和战国时期的七雄竞争。战国末期,鲁国最终被楚国吞并。所以,问题来了,齐鲁近在咫尺,为什么齐国这么多年都没能吞并弱小的鲁国?反而让楚国后来居上?

@ 对齐国而言,曾多次进攻鲁国。但从结果来看,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没有重创齐国。比如公元前685年,齐鲁爆发了干时之战。齐国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鲁国。然而,对于获胜者齐国来说,并没有趁势侵占鲁国的疆域。另一个例子是,在长勺之战中,曹辩率领鲁国大军击败齐国大军。长勺之战是齐桓公斗争史上罕见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战略方针有一定的影响。

周庄王14年6月(公元前684年),齐国与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鲁庄公与宋国战在乘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随后齐国军队撤退。第二年五月,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但鲁国再次战胜。前681年,齐国与鲁国在柯举行了和会。齐鲁在终鲁庄公之世的关系相对和谐,齐只在前675年联合宋陈进攻鲁国西部。从齐国的角度来看,反复攻击鲁国,虽然胜多败少,但从未消灭或重创鲁国。

[img]438758[/img]

在我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鲁国的特殊地位,促使齐桓公不敢全力攻打鲁国。春秋时期,齐国致力于争霸中原。其中,君主齐桓公提出了“尊王熙夷”的旗号。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君,周王宰孔会见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齐桓公会对周王室权威的侵犯进行询问和制止。

因此,对齐桓公来说,要统治中原,需要周王室的支持。在此前提下,一旦齐国消灭了诸侯国鲁国,势必会激怒周王室,甚至引发诸侯国的联合讨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所以“周之最亲莫如鲁,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的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之为“周礼在鲁夷”。对鲁国来说,不仅是周天子封的守东方诸侯国,还与卫国、郑国、晋国、曹国等姬姓诸侯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 对齐国来说,一旦全力消灭鲁国,不仅要得罪周王室,还要与周边的姬姓诸侯国发生冲突,这对齐国统治中原和自我保护生存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尽管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但齐国并不打算全力消灭鲁国。另一方面,齐桓公死后,齐国整体实力下降,加上田氏代齐需要周王室的支持,齐国从未吞并过旁边的鲁国。

齐桓公在位后期,重用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人。当贤臣关仲、息朋、鲍叔牙相继去世时,齐国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齐桓公去世后,许多宗室公子争夺齐国君主的宝座,造成了严重的内乱,使齐国衰落。齐国衰落后,晋楚争霸中原,在一定程度上使齐国无法恢复霸权。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田氏代齐又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田氏的重点是取代姜氏,而不是吞并周边诸侯国。

[img]438759[/img]

@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命令田和为齐侯,此后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国姜氏的最后一位君主齐康公去世,奉邑入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了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在田氏代齐的过程中,田氏不仅需要与周边诸侯国建立良好的关系,还需要得到周王室的认可和密封。因此,鲁国作为齐国旁边的诸侯国,也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国,自然是非常安全的,即齐国田氏不敢对鲁国动手。综上所述,齐国作为鲁国旁边的诸侯国,前期需要争霸中原,后期需要田氏代齐,这使得齐国不敢全力消灭鲁国。五国伐齐后,走向衰落的齐国,对鲁国用兵失去了兴趣。@ 最后,鲁国被楚国摧毁。

楚伐鲁取徐州,鲁顷公十九年(前261年)。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灭亡,迁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战国中后期,楚国西部的大部分领土都被秦国侵蚀了。例如,在严英之战中,秦国著名将军白起突破了楚国首都。因此,为了避免秦国的进攻,楚国最终将首都迁移到寿春,即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首都的迁移,加上秦国的一步一步的压力,意味着楚国的重心逐渐放在东方,尤其是淮泗地区。鲁国首当其冲,成为楚国扩张领土的重要目标。也就是说,在战国前期和中期,楚国的重点不仅是鲁国及其周边地区,而且在战国中后期,楚国选择吞并鲁国,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实力,抵抗西部秦国的猛烈进攻。


什么是历史上的鲁国灭亡?为什么会被楚国吞并?什么是历史上的鲁国灭亡?为什么会被楚国吞并?

,,,,,,,

  • 宋玉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名词赋家宋玉生平介绍
  • 宋玉简介:宋玉,又名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汉族,东周战国时炎城(今湖北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屈原出生后,...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