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中兴将军郭子仪,在吐蕃、回族入侵,长安失陷时,再次被启用,收复长安。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
14年(755年)11月,唐玄宗天宝爆发了改变唐朝国运的“安史之乱”。藩镇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联合起兵发动叛乱。仅用了35天,叛军就直奔大唐东都洛阳。
随后,安禄山指挥叛军西进。洛阳失守后,唐玄宗听了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诽谤,杀死了守卫潼关的将军冯常清和高仙芝,并以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继续守卫潼关。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继续使用高仙芝无法防守的战术来阻止叛军。
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璧等将军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连胜几场,进展顺利,唐军战略反击形势良好。
[img]436822[/img]
然而,宰相杨国忠在唐玄宗面前诽谤,教唆唐玄宗下令哥舒翰主动攻击安史叛军。
皇帝的命运不可违背。哥舒翰带领唐军出战。与安史叛军一场大战后,唐军被击败,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长安无险可守,关中震动。
唐玄宗匆匆带着杨贵妃和其他妃子和王子逃跑。结果,当他来到马伟坡(现在是陕西省兴平市西北23里)时,禁军发动了兵变,杀死了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杀死杨贵妃。唐玄宗别无选择,只能命令高力士吊死杨贵妃。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叛军再次占领长安,唐朝处于崩溃状态。
此后,唐玄宗入蜀,王子李亨北上。7月13日,他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即位,改元至德,远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为唐肃宗。
[img]436823[/img]
8月,郭子仪和李光比赶到灵武。唐肃宗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他们仍然是朔方的节度使者,封李光比为户部尚书,使他们继续平叛。
随后,郭子仪与李光比击败安禄山部将军史思明,连续收复河北、河东、河南。
到德国两年(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害,朝廷想大举进攻。唐肃宗封郭子仪为世界兵马副元帅,主要负责收复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
但此时郭子仪的兵力有限,叛军多为奚人、契丹人、突厥人等少数民族。他们生来就是水草,天生擅长骑马和射击。安庆绪专门聚集了9000名精英骑兵与郭子仪打交道。
在这种情况下,郭子仪打算向漠北的回河借兵。回河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隋唐时期逐渐强大起来。
为了恢复中国,唐肃宗同意了郭子仪借兵回河的请求。此外,唐肃宗在与可汗葛勒讨论借兵问题时,急于恢复长安,可能会签订屈辱的盟约:一旦京都长安被夺回,土地和士妾都属于唐朝,金丝和子女都属于回河。
葛勒可汗喜出望外,派儿子叶护,将军帝德率领彪悍的五千骑兵,与郭子仪合并进攻长安。
安庆绪准备了10万叛军,骑兵提前埋伏在唐军阵地东侧,准备偷袭。回族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唐代铁勒将领固怀恩的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敌人,与唐军两面攻击叛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一举收复了长安。随后,郭子怡和回族一起收复了东都洛阳。
虽然大唐两京相继收复,但郭子仪此次借兵,付出的代价却极其沉重。
长安收复后,虽然回到了唐朝的怀抱,但回族军队却大举扑进,纵兵肆意抢劫,城市里的人民被侵扰,满目疮痍。
[img]436824[/img]
洛阳恢复后,回河制造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白马寺悲剧。据《旧唐书》记载,“起初,回河到东京,以贼平,肆意残忍,学者和女性,都登上圣山寺和白马寺二阁以避免。回河纵火焚烧二阁,伤害了成千上万的死者,十多岁的火焰。”
为了平息和笼络回河,唐肃宗一味赠送金银财宝和女色,甚至将最小的女儿宁国公主嫁给回河的英武威远可汗。
临别时,宁国公主大义凛然,告诉父皇,她将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死而无恨。
出乎意料的是,宁国公主在远嫁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根据回族人的习俗,没有孩子的未死者将被埋葬。因此,宁国公主必须被埋葬。
宁国公主拒绝同意,最后,宁国公主尊从回河[lí]面部习俗,即用刀划伤脸部,血流满面,以示祭奠,以免死亡。宁国公主在回河很难安定下来,最终带着深深的耻辱被带回了唐朝。
尽管有助于唐朝平叛有功,但他们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那么光彩的一页。
郭子仪借兵收复长安,付出的代价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