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颖之战是秦军引以为傲的辉煌,但却是楚军挥之不去的噩梦。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时期,战国四大名将无疑是当时武将中的佼佼者。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坚一般以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白起的一生中,有四场著名的战役,即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和炎英之战。其中,就严颖之战而言,是白起对楚国的战役。炎英之战后,秦昭襄王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民安集,故名武安),白起名震天下。对秦昭襄王来说,白封起为武安君,显然是严颖之战达到了重创楚国的目的。
[img]437434[/img]
在这场战役中,秦国获得了楚国的大量土地,甚至占领了楚国的首都。这导致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大大削弱。然而,不幸的是,在严英战役结束后,白齐没有带领秦军继续攻击甚至消灭楚国,也就是说,他没有贯彻精力充沛、根深蒂固的理念,而是给了楚国恢复活力的时间。所以,问题来了,炎英之战后,楚国遭受了重创,秦国为什么不趁势消灭楚国呢?
一
@ 严颖之战是指36-37年(前279-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破楚国都炎(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营(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大规模作战。秦国名将白起在炎英之战中,选择了出兵的最佳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了进攻楚国的战略主动。秦军虽然孤军奋战,客场作战,但白起率领的秦军死后生,直接深入楚国腹地攻打对方,抓住楚国都城防备松懈的机会。
白起进入楚国腹地后,采取决水攻城的战术,征服楚国都炎城,然后沿着长江东下深入楚国,征服楚国都城营,焚毁楚国寺庙和夷陵,取得最终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秦国获得了楚国的大量土地,并占领了楚国的都城营,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大大削弱。然而,炎英之战后,秦国并没有趁势消灭虚弱的楚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就楚国而言,楚国虽然在炎英之战中遭受了重创,但仍有一定的实力。
二
[img]437435[/img]
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兵强马壮,初露称霸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大巴山、巫山、武陵山西起,大海东起,南起南岭,河南中部、安徽、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辽阔。到目前为止,楚国已进入鼎盛时期。在炎英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军虽然攻打了今天的湖北省,但对于领土辽阔的楚国来说,仍有大部分领土。当时楚顷襄王退到东北固守陈都(今河南淮阳),并将都城迁至陈都。
对楚国而言,还有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疆域。因此,这意味着楚国仍然有反击,至少是为了防御秦国。楚顷襄王23年(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在东部收集了10多万士兵,向西收复了楚国长江沿岸的十五邑县,抵制了秦国。也就是说,战国时期,楚国可以通过消灭越国等诸侯国,将其领土扩大到东部地区。虽然秦国在西部受到严重打击,但楚顷襄王也可以从东部征兵。
三
此外,即使在战国后期,楚国的领土也被秦国一步一步地侵蚀,但王坚仍向秦王嬴政要求60万军队,以消灭楚国。也就是说,如果没有60万军队,王坚对消灭楚国没有充分的把握。对秦国来说,60万军队几乎是倾国之兵,动员60万军队消灭楚国,这对任何秦国君主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另一方面,炎英之战后,秦国之并没有趁势消灭楚国,也是其他诸侯国的实力不容小觑。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敢于让王坚带领60万军队进攻楚国。他是山东六国中的其他诸侯国,要么被摧毁,要么死亡。@ 王健的灭楚之战压力不大,也就是说,没有必要担心其他诸侯国的困难。然而,当秦国著名将军白起发动严英之战时,山东六国中的其他诸侯国也有很好的实力,这可能对秦国构成足够大的威胁。
[img]437436[/img]
四
@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战后,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俘获赵魏将军,斩首13万,魏将芒毛败逃。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死赵卒二万人。而这就是著名的华阳之战。在华阳之战中,魏、赵组成大军攻打韩国,后者向秦求助,导致华阳之战。在华阳战争之后,白起于公元前260年指挥长平战争。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与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占长平,本战共斩首杀赵军约45万人。因此,很明显,在严英之战后,赵国和魏国仍然具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力量,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前,赵国有力量与秦国争夺世界。
想象一下,如果燕英战后,白起继续率军攻打楚国,这将导致秦国主力长期在楚国作战。此时,一旦魏国、赵国、韩国、燕国、齐国等诸侯国组成联军攻打秦国,秦国很可能会背负敌人,从而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综上所述,很明显,在严英之战期间,秦国达到了重创楚国的目的。此后,白旗等秦国士兵并没有利用这种情况消灭楚国,而是继续侵占三晋的领土,削弱了赵、魏等强国。在某种程度上,这无疑是一种风险较小的策略,即避免孤注一掷地攻击某个诸侯国。当然,就长平之战而言,已经是秦国最危险的战役了,如果赵国获胜,很有可能夺取天下诸侯国就会易主。
炎英战后对楚国有什么影响?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