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史思明派出的5万部队能打60万唐军落荒而逃?

天宝14年(755年12月16日),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繁荣到衰落的转折点。以下是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唐肃宗乾元年(758)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这时,对于大唐来说,漫长的夜晚已经过去,黎明即将到来。安禄山,土匪首领,已经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两个北京的产业已经恢复,叛军的内心浮动,四分五裂。安庆绪聚集了6万人,在叶城退缩,准备抵抗。

经过一年的准备,苏宗动员郭子仪、李光碧、王思礼、李嗣业、徐叔冀、陆炯、季广琛、李壮、崔光远、董秦,共有60万军队,这几乎是帝国所有的军队,决心抓住叛军。

[img]436609[/img]

安庆绪自知情况不好,急忙以大燕国王位为筹码,要求盘踞在范阳老巢的史思明发兵救援。

想了想,史思明决定救援,:首先,叶城一失去,范阳就暴露在唐朝军队面前。所谓的嘴唇很冷,必须得救;第二,自从小安的胖子去世后,史思明对侄子安庆绪非常不服气。他想接过安兄弟的衣钵,当皇帝玩得很开心。@ 召集13万军队南下救援。

安庆绪6万,史思明13万,不到唐军的三分之一。情况对唐军非常有利。然而,结果令人惊讶:首先,军队包围了叶城团,进攻了五个多月,但没有进去;后来,史思明派出5万军队,将60万军队扔掉盔甲,逃跑。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为什么60万唐军打不过史思明5万?这样的结局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同样重要。

[img]436610[/img]

先说内因:

唐军虽然有60万人,但都是傲兵悍将,平时互相不服,让谁当统帅这个问题让肃宗头疼。

事实上,郭子仪和李光璧此时位列三公,一个司徒,一个司空,同样是宰相。而且,他们的功勋和威望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让他们当正副指挥官,一定能说服公众。然而,苏宗说他们都是元勋,很难区分。决定不设元帅,让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代朝廷全权处置。

苏宗用太监当统帅,完全怕这些节度使。无论是李光比还是郭子仪,本质上都和安禄山、史思明没什么区别。安禄山当初用三镇兵马,让世界不安。现在,如果我们把世界上的兵马交给一个节度使,苏宗就不会害怕了。

但战争不是开玩笑,形势瞬息万变,情报复杂,哪里是太监能控制的?@ 从战争开始,唐军就犯了外行领导内行的错误。

对于60万军队来说,叶城是一个打耳光的地方。攻城部队有限,很多士兵都很着急。因此,李光碧建议玉朝恩带领部分军队遏制前来增援史思明军队,避免腹背受敌。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建议。

然而,虽然鱼朝恩的军事水平不好,但他不愿意放谱。他拒绝了李光碧的建议。宏伟的军容使可以让你在一定程度上指指点点。在我的军营里,三公也要盘着,宰相也要卧着!

鱼朝恩是个傻瓜。史思明并不愚蠢。他派出了一支小部队,经常干扰唐军的供应线,焚烧粮草,摧毁行李,使唐军迅速陷入粮弹两缺、军心不稳的境地。

因此,史思明抓住机遇,率领5万精锐,与60万唐军对峙,与安阳河对峙。

[img]436611[/img]

再来说外因:

即使指挥官是一个愚蠢的军事盲,指挥官在刺刀见红、你死我活的战斗中也没有多大作用。唐军虽然不如叛军精锐,但人数占主导地位,不会逃跑。

战争不仅要面对复杂的敌意,还要看上帝的脸。在两军激战的时候,战场上原本明亮的阳光突然变得极其昏暗;原来蓝天突然变黑了。周围的风很大,飞沙走石,敌我在你身边分不清。

无论是叛军还是唐军,都没有上帝那么强大。看到这种情况,每个人都逃跑了,武器、行李、食物和草,到处扔。唐朝的60万军队就这样崩溃了。虽然它并没有输给敌人,但它已经失去了一个完全平静叛乱的好局面。

[img]436612[/img]

有时候历史是如此荒谬,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推迟了唐朝平叛的时间。远在长安的苏宗叹了口气,心想,我顺应天才继承皇位,登基时祭祀天地。上帝在哪里?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事情。当窦建德突袭隋朝将军薛世雄时,他毫无希望,但突然大雾降临,导致一方霸权;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迪发动了一场艰难的战斗,被打得一塌糊涂。在关键时刻,一阵旋风吹折了敌人将军李景龙的旗帜,以反败为胜。

上帝平等对待一切,不会偏爱任何人,对他生气是没有用的。所谓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反刍狗”就是这个道理。@ 苏宗只能振作起来,准备与叛军进行新一轮的较量。

无论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失败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已经隐藏的胜利黎明消失在地平线上,唐朝的军队和人民将在漫长的夜晚继续忍受,黎明前真的很黑暗。


为什么史思明派出的5万部队能打60万唐军落荒而逃?为什么史思明派出的5万部队能打60万唐军落荒而逃?

,,,,

  • 揭秘:唐玄宗对于安史之乱是怎样进行反击的
  •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 安史之乱轶事:史思明因为一首诗擅杀大臣
  • 史思明和安禄山是同乡,关系很好。安禄山反唐,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使,统领十三县八万人马,势力强大。被儿子安庆绪、大臣...

  • 揭秘:戎马一生的军事家郭子仪为何总会化险为夷?
  • 郭子仪什么来头,为什么可以得到朝廷万般信任,公元779年,郭子仪还被尊为“尚父”,死后被追赠太师一职。而说起郭子仪,不得...

  • 揭秘:杨贵妃与安史之乱之间有何关系?
  • 杨贵妃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形容一个女人是十分美丽的成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闭月”指的就是杨贵妃。杨贵妃之...

  • 狗血安史之乱 看看叛军的两个公子是怎么坑爹的?
  • 公元618年,唐国公李渊在长安成立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唐高宗创造了“永徽之治”。经过几代明朝君主的不断努...

  • 安禄山是怎么死的?揭密是如何被他儿子杀死的?
  •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扬国忠为名,率众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安禄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