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两个标签:唐代的诗歌和繁荣。看似与和平繁荣时期格格不入的骑兵实际上是李唐王朝的特色之一。然而,才华横溢的美女“春风骄傲的马蹄病”,真正在马背上闪闪发光的骑兵暂时被掩盖了。
[img]437244[/img]
一、 从突骑到真正的骑兵
如果我们问骑兵是什么时候在中国产生的,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很难说“然而”。战国时期,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这可能是我们能记住的中原骑兵最早的痕迹。
关于早期中原骑兵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一个足以写另一篇文章的话题。因此,我们可能只需要知道,自从赵国引进骑兵以来,骑兵已经在中原得到了推广和延续。到西汉早期和中期,骑兵已经成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必要武器。为了训练骑兵,汉武帝还设立了屯骑、越骑、胡骑和长水四名骑兵队长。
东汉初年,幽州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突骑。如果说突骑是中国古代骑兵的巅峰,那么它在中古时期的转型产物就是唐代骑兵。换句话说,唐代骑兵是基于发展了近千年的中原骑兵。
二、 唐代骑兵的现实
那么,唐代骑兵“在中国骑兵装备和战术的进化过程中,中国骑兵从古代和中古代向现代意义上真正骑兵的转变已经完成”的实力在哪里呢?
[img]437245[/img]
从唐初骑兵的直接来源来看,骑兵大多来自山西省太原市及其周边地区。这一带当时是胡汉的一个深度杂居地,受游牧民族的影响很大。男人擅长骑马和射击。《隋书地理志》甚至直接描述了当地居民的“强大的人性”。李唐开国英雄尉迟敬德和刘武周也来自这里。因此,就人员而言,唐骑兵早已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从战马的角度来看,李唐从一开始就不缺好马。一方面,李渊在山西中北部的财富之地自古以来就以盛产好马而闻名。山西的壮汉和山西的好马不像老虎那么强壮。另一方面,在统治的早期和中期,李唐具有强大的国力,在亚洲享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威。这使得大量的好马也从其他地区流入李唐,进一步满足了唐骑兵对战马的需求。
从骑兵数量来看,根据相关研究,唐骑兵在军队中的比例约为五分之一,直到节度基本形成系统。如果不参与实际战争的行李兵被清除,这一比例可以上升到28.6%左右。
即使在护卫京师的禁军中,唐骑兵的数量也不算少。贞观初年,唐太宗选出100名骑射精锐进入禁军。贞观十二年(638),骑兵队伍规模翻了一番,号称“飞骑”。选拔标准确定为“二等以上、六尺长壮者、四次试弓马、五次翘关、三十步负米五斛”。从武后到玄宗,这支队伍先后扩大到“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
[img]437246[/img]
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看,唐骑兵不仅有骑兵常见的亮甲、团牌、啄木、斧头、电缆、中角弓、角弓弩、漆枪等,还有独特的唐刀。唐刀有四种:仪器刀、横刀、张刀和陌生刀。后三种是军用刀。骑兵通常配备短柄横刀。双耳佩戴,横刀不仅便于携带,而且便于骑行和切割。它是杀死敌人的利器。
从训练和作战战术的角度来看,李渊早就为唐骑兵制定了“饮食行为、突厥、追逐水生植物、远离后方”的训练政策。在战场上,骑兵经常被放置在战场上,与弓箭手、弩和步兵合作,迎接敌人。与此同时,在唐太宗和其他善于使用骑兵的领导人的指挥下,唐骑兵也肩负着攻击敌人的责任,尤其是闪击战。
三、 唐骑兵闪击东突厥
唐骑兵在贞观四年(630)名将李靖率兵进军东突厥时,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李唐成立以来,东突厥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前一年,在得知东突厥在中国发生动乱,受恶劣天气影响后,朝廷决定派李靖等3000名骑兵冒着风雪前往东突厥。
事实上,对于李唐和东突厥来说,李静3000名骑兵的规模并不大。然而,在行驶过程中,李静利用团队强大的机动性和雪的掩护,避免了东突厥的永久防御,直接进入了杰利可汗所在的城市。
[img]437247[/img]
就在一夜之间,李靖率领3000名唐兵,迫使杰利可汗仓促逃跑,俘获了逃往东突厥的隋齐王(隋朝杨帝的孙子) 杨政道和萧皇后(攻打杨池)。打破后,李靖等人追击了李可汗部,杀死了1万多名敌人,俘虏了10多万名幼儿,获得了10多万牲畜。收到好消息后,唐太赞不绝口:“古今前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战!”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曾说过,李唐士兵有“金伐鼓下榆关,景观蜿蜒界石”的英雄武力。唐骑兵绝对是“英雄一丈夫”,其中“名人马上取”。
唐代的骑兵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