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防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国防建设防御措施,有什么特殊意义吗?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春秋前,诸侯国一般不驻守关塞。一国之军通常在郊区,军事将军在军事上召集。这是从《周礼》开始的、《国语》等历史记载可以证实。当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纯粹的。春秋时期也有一些防御关塞的例子。但总的来说,调查春秋前,关塞要津的设备防御绝非常见。

因此,清代学者顾东高在《春秋大事表》中写了一篇特别的《春秋不守关塞论》。以齐庄公伐晋、秦攻郑、弦高奖师为例,论证了当时关塞不加防守的普遍性。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和常备军的出现,战争的直接目的从单纯的争霸掠夺财富贡献转变为兼并土地鲸吞资源,使春秋时期的军事现象成为历史遗迹。

当时,所有国家都强调“四塞被认为是固体的”。关塞已成为战争中激烈竞争的目标,以控制关键点,畅通军事旅行。过去,堵塞交通和永塞道路的障碍——关塞已成为各国派遣重兵严格守卫关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军事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关塞通常由军队守卫,如韩国,有10万人用于守卫。

在战争中,军事指挥官被要求了解危险和障碍的精细情况,这也揭示了战国时期对关塞驻军防守的重要性。通常的防御为战时使用关塞来防御敌人奠定了基础。一旦战争爆发,各国就会“夷关折符”,努力拒绝敌人超越国家。战国时期,据董说,有40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关塞。

[img]435612[/img]

这些关塞要津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安全和战争胜负,其重要性得到了当时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各国改变春秋前的旧习惯,采取普遍驻军措施是很自然的。这不仅是当时战争方式和手段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列国国防建设的突出环节。

筑城与城邑防御城邑攻防战的普及是战国时期新出现的军事现象之一。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国都周围只有900丈,而清医生的都邑只有国都的三分之一、1/5甚至1/9。战国时期,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增多,规模扩大,“千丈之城,万家之城”的现象比比皆是。

随着城市地位和作用的增加,城市防御已成为战国时期国防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偶然的。@ 从战略角度来看,当时的城市往往是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的,有些是中心。从都城到县治所,各级官员和行政机构都聚集在其中。它也是一个关系到整体和一个地区的战略要地,或者控制着交通的要冲,或者控制着一个大地区的经济命脉,成为常说的“兵家必争之地”,起到支撑整个战局的作用。

比如邯郸之战对邯郸的争夺,燕齐之战对即墨、莒的争夺,都是关系到国家生存的竞争。另一个例子是秦朝和韩国对宜阳的激烈战斗,因为宜阳的得失关系到秦东进战略的成败。@ 对于指挥艺术高超的将军来说,在城邑攻守中,可以以此为依托,大量歼灭或牵制敌人。

[img]435613[/img]

城邑作为战争的重要后勤基地,基本上集中在粮食、衣服、武器、金钱甚至士兵身上。在士兵补充和材料供应方面,城市城市是各种军事行动的主要支撑点。保护城市城市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军队和材料供应来源,还可以削弱敌人及其在该地区的材料供应来源。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战国各国都非常重视城市城市的建设和防御。

它反映在军事学术作品中,《孙子兵法》仍然强调避免攻城,而《墨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兵书更注重城邑的进攻和防御。当时的城市建设,一般都是在备战时从容进行的。根据城邑防御体系的要求,当时的城市一般由城墙、城壕、城门、悬梁、城楼、堆垛等组成。城墙往往不止一重,而且有几重。战国时期城墙的建筑方法可能主要是夯土板。

根据燕下都遗址的勘探和试挖,城墙采用穿棍、穿绳、夹板夯筑法。由于城墙很厚,不可能一次夯实,所以需要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逐段加宽夯实。夯实一层后,再建一层。城市建筑一般围绕原居民居住地进行。经过仔细测量和计算,精心施工,力求坚固实用。一切都从防御敌人的目的出发。

当时,各国普遍关注城市的建设,加强其防守能力。通过今天的地下考古发掘,也可以了解战国时期城防建设的基本规模。例如,建国后发掘的邯郸城遗址分为王城和东北郭城,仅郭城东西宽约3200米,南北长约4800米,宽约20米。另一个例子是战国齐国的都城临淄,内城周长7005米,外城周长1.4万米。

[img]435614[/img]

当时,人们对城市防御与军事成败之间的重要关系有了独自清洁的理解。历史事实证明,城市防御建设在当时的战争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齐国长期坚持“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的即墨城,终于恢复了中国。齐国的莒邑,新旧建筑有“三重,都崇竣”,守险难犯,以至于燕军虽然拼命进攻,但最终无法下有关典籍描述了战国城邑防御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它的大致情况如下。做好守城准备。妥善部署部队,发动和组织全民投入守城作战。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老弱为一军,分别承担守城最合适的任务。在城外建设各种工事,撤离城外房屋,清理坚壁。同时,做好自己的战争物资储备,长期战斗,工资足以支撑三个月以上。

结语

积极防御,“中外相应的顽强坚持与及时进攻相结合,内部防御与外部救援相结合。虽然所有这些都是出于经典的讨论,但它们证明了田单坚持即墨、赵国坚持邯郸等历史事实。可以看出,它们不是一般的理论讨论,而是当时城市防御中广泛使用的实际措施。这也证明了城市防御是当时各国国防建设的中心工作。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防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防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

  • 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
  • 主要诸侯国资料表国名起讫年代亡于何国姓氏秦国前10世纪-前206年汉朝嬴姓秦氏楚国前1042年—前223年秦国芈姓熊氏田齐前386年—...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

  •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44岁。以文学著称,以孔子论《诗》为特色,孔子称赞:“商人可以说“诗”已经走了。”在孔门弟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