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聚会的发起人是当时英俊的天才苏舜钦。庆历四年(1044年)秋,苏舜钦出任进奏院后不久就率先组织了这次聚会。
苏舜钦(1008-1049年),字子美,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期参知政事(副宰相),父亲苏芪(qí),曾任工部郎中,岳父杜衍是当代宰相。
苏舜钦出身世家,22岁时,作为名门后,被朝廷阴补为太庙斋郎,任荥阳(今属河南)县尉。
然而,志存高远的苏舜钦却不愿靠上辈的余荫享受成功。因此,26岁的苏舜钦在景佑元年(1034年)参加了科举考试,凭借真正的才华在高中取得了进步。
[img]433963[/img]
苏舜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才。他“诗书双绝”,诗豪迈高远。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非常欣赏他。他曾与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梅尧臣合称为“苏梅”。苏舜钦的书法也是独一无二的。他经常“写作,争为人传”,这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周月同名。
当时汴京有一个民间习俗,就是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举行“赛神会”。这时候北京的大街小巷人群密集,非常热闹。
朝廷各部门的官员往往借此机会举行晚宴,就像我们当代各单位年底举行的晚宴一样。
苏顺钦的进奏院是一家上传和发布官方文件的机构。这里有很多废纸、废桌椅和长凳,可以定期卖给废物回收站。当然,这是一个有小金库的部门。
今年秋天,临近“赛神会”时,按照惯例,苏舜钦组织了这个小聚会。虽然他用的是小金库里的钱,但为了避嫌,他主动掏出了十二银子,并要求被邀请的朋友象征性地付一些钱。
[img]433964[/img]
这些受邀者包括梅耀臣、王洙、于约、王一柔等十几位知识渊博的年轻人才。为了帮忙,苏顺钦还邀请了两个“歌妓”来唱歌和说话。那天,每个人都喝酒、写诗、唱歌、玩耍,通宵达旦。
本来,这是一个文人之间的优雅聚会,让参与者感到非常高兴。在唐宋时期,这是同一兴趣的士人之间常见的聚会。然而,令他们惊讶的是,只有这次小聚会,大多数参与者才被降职。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苏顺钦组织这次聚会时,王子中书舍人李定得知后来到苏顺钦,说他也想参加这次酒会。我还付了一些钱和大家一起玩。
然而,当时的苏舜钦太骄傲了。在他眼里,李一定能当官。和他早年一样,他也是靠父母的阴补才当上的。另外,他们平时也不合得来。因此,苏舜钦不客气地说:“音乐中没有筝、琶、笛,坐在安有国、舍、虞、比上。”(宋代洪迈《容斋散文》)
国谓国子博士,舍谓中舍,于谓虞部,比部员外郎中。苏舜钦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下级官员一起喝酒,你怎么能请这么大的领导屈尊?
如果苏舜钦因为其他原因拒绝李定,也许没关系,但他直接把李定排除在这群雅士清流之外,他的话显然是侮辱性的,这自然让李定很不舒服。
[img]433965[/img]
因此,在李定试图询问这次聚会的大致情况后,他加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地到处宣传当天的场景,这让文人雅聚难以忍受。有一段时间,北京内外风雨交加,对苏舜钦等人非常不利。
这个传记传到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宋仁宗听到后非常生气。当皇帝生气时,他自然非常生气。在皇家历史上,成王拱辰立即介入彻底调查。
当时的两位首相吕简仪和杜衍政见不和。苏顺钦是杜衍的女婿,也是“庆历新政”主将范仲淹强烈推荐的。在御史上,王拱辰是吕简仪的一群人。他们非常反对“庆历新政”激进的改革措施。因此,王拱辰用这件事打击了苏顺钦,然后打击了杜衍、范仲淹等人。
最后,经调查,苏顺钦以“监督自盗”罪降为普通人。其他人有的被免职,有的被降职,有的被降职到偏远地方,给创新派造成了沉重打击。
后来,王拱辰还跑到首相吕简仪那里表功,说这次我为相公把杜衍的那群人都收拾干净了。成语“一网打尽”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心比天高的苏舜钦被废弃后,离开汴京,到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庆历八年(1048年),虽然又被用作湖州的长史,但在去任之前就去世了,年仅41岁。
苏舜钦只是组织了一场文人雅聚,为什么会被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