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萧道成手下的一位臣子是“书圣”王羲之的孙子,他的名字叫王僧虔。他的书承载着他的祖法,丰富、简单、有骨力。他也是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
[img]434005[/img]
王僧虔(426-485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琅琊王氏”书法家族,为东晋宰相王导玄孙。他的前祖父王洽是王羲之的表弟。
在书法家族的影响下,王僧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写了令人羡慕的楷书和隶书。
宋文帝看到王僧虔写的素扇后,不禁赞叹道:“不仅书法超越了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与王羲之并称“二王”),优雅的风度也超越了他。”
宋孝武帝刘军继位后,试图独自享有书法家的声誉。王僧虔不敢在刘军面前展示他的书法才华。他经常用光秃秃的笔写字。当然,他写的字不好看,安全地生活着。
后来,朝廷将王僧虔调任为吴兴太守。起初,王献之是书法家,曾担任吴兴太守。现在王僧虔也擅长书法,同时担任吴兴太守。“王氏”两代书法家的情况是一样的,这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谈话。
萧道成代宋朝成立南齐后,拜王僧虔为持节、都督湘州军事、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不久升任侍中、左光禄医生、开府仪同三司。
[img]434006[/img]
有一次,萧道成和王僧虔比试书法,问王僧虔:“我的书和卿书哪个更好?”
王僧虔回答说:“帝书帝中第一,臣书臣中第一。”(南齐书卷三十三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的意思是:陛下,你的书法是帝王中的第一,我的书法是臣子中的第一。
听了这话,萧道成笑了笑,指着王僧虔说:“你真能为自己说话!”
王僧虔不仅会说取悦皇帝的话,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论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指出:
“宋文帝的书法声称可以与王献之相比,当时人们的评论是: 平南将军王光是王羲之的叔叔,在南渡之前书法水平最高。王羲之评论说,我的曾祖父的书法并不比他自己差。只有王义之和我的曾祖父才能改变古代书法,否则我们将继续以钟友和张芝的书法为标准。”
[img]434007[/img]
“我表弟王坦之的书法,王献之评论道:“我哥哥的书法就像骡子一样,跑得很快,总是想超越马。”张芝、索静、魏丹、钟辉、魏太太都以前辈而闻名。现在他们无法判断自己的优缺点。他们只能看到自己惊人的笔触。”
“桓玄认为他的书法和王羲之都是一流的,人们认为他只能和孔琳之相比。杨欣的书法名副其实。王献之教他写得最好。楷书与他的名声不相称。孔琳之的书法自然放纵,有写作能力,但不如杨欣的书法规范。丘道护和杨欣都得到了王献之的指导,孔琳之在杨欣之下。”
“叶凡和萧思话都崇拜羊欣为师。后来叶凡改变了师父的教学,失去了原来的规范,只保留了羊欣的笔意。萧思话的书法简直就是羊欣的影子,不在羊欣之下。不幸的是,他的笔力有点弱。”
王僧虔的上述话大致总结了东汉至南宋江南书法家的特点。评价更加客观和公平。这是书法史上一篇非常重要的评论文章,被后人推崇和继承。
王僧虔的身份是什么?萧道成和他一起试书法,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