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盖下之战是一场战役。说到这个,你一定听说过。
生为人杰,死也是鬼雄。至今思念项羽,拒绝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古往今来流传的这句名句是项羽,项羽可以说是一个壮丽的悲伤人物,最后自杀的河边凄凉而壮丽。
事实上,项羽年轻时看起来有点不同。他很独立,不像其他普通孩子,正如司马迁所说: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不能学习书籍、剑和剑。
[img]42[/img]
项羽不学这些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学,而是因为他认为这些没用。我认为学写作只是纸上谈兵,学剑法只能抵抗一个人。显然,项羽不仅仅是想要这些。
公元前207年,曾经令人恐惧的秦朝终于灭亡,这场巨大的战争也结束了秦朝傲慢的日子。15年的统治在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无法忍受压迫和起义,最终导致了山东老王子的联合抵抗。
在众多反抗者中,刘邦和项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然,这场起义最初是由陈胜和吴光领导的,但他们只是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并没有贯彻到底。项羽和刘邦是真正推翻秦朝的两个人,但项羽是第一个突破咸阳城的人,他烧毁了阿房宫。
然而,一座山不能有两只老虎。刘邦拒绝接受项羽。公元205年,彭城战争爆发。在刘邦的号召下,世界各地的诸侯围攻项羽。项羽此时是被动的。刘邦有56万多人,但项羽只有3万人。但这场看似必胜的战斗的最终结果令人惊叹。项羽以只有3万人的力量获胜。在这场战斗中,刘邦的妻子和父亲都被俘虏了。
公元前203年,仅仅两年后,刘邦又恢复了活力,调整了兵力,想卷土重来。于是他再次向楚兵发起骚扰攻势,但又被打回来了。
[img]43[/img]
但与此同时,韩信也趁机在另一边攻击楚军。项羽无能为力,左右为难。因此,双方都有顾虑地签署了平分世界的协议。然而,令项羽惊讶的是,刘邦毫不犹豫地撕毁了协议,并迅速恢复了军队进行再次进攻。
最后,项羽四面楚歌,无法扭转局面。于吉自杀后,项羽率领军队突出包围,但乌江边只有28人。项羽左右为难。如果他退守江东,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但项羽不愿意。他的骄傲和情感是不允许的。他认为他没有脸面对江东的父亲和老人,最后在河边自杀。
归根结底,为什么项羽无法扭转局面?首先,事情是对的,人是错的。在山脊之战中,刘邦是诸侯眼中的老板,听他的话是合理的。第二,刘邦更擅长做人。虽然刘邦没有项羽那么高贵的情感和信仰,但刘邦会成为一个不听命令的诸侯。刘邦也可以用利益购买,这样他们就可以与项羽打交道。
项羽为什么不能挽狂澜?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