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魏国被取代。后来,蜀汉和东吴相继被摧毁,统一了世界。不幸的是,西晋统一的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11年后,它就被外国人入侵,失去了一半的国家。
为什么西晋这么短命?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当时农耕文明实力的弱化。
实力弱的第一要素:人口弱的第一要素:人口弱的第一要素
据主流报道,三国末期总人口不足800万(魏43万+蜀94万+吴230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注册户籍人口,很多流民没有计算。统一后不久,统计数据突然达到1616万,说明以前有很多流民没有计算。然而,公元156年,汉恒帝时期人口超过5600万。即使按照1616万的数据计算,也足以说明长期分裂和战争对人口的消耗。农业文明非常依赖土地和人口,特别是人口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如此巨大的损失直接导致生产力的显著下降,使当时中原文明(农业文明)的实力急剧下降,使周围的外国人有机会进入中原。
[img]431555[/img]
异族入侵
拉锯战的力量彼此消彼长
封建社会中原文明和周边少数民族文明的实力一直处于消失的状态。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人口损失较大,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力减弱,使匈奴、鲜卑、羯座、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实力逐渐增强,越来越不受控制,威胁越来越大。
事实上,从东汉中期开始,东汉政权连年向西羌用兵,财政损失巨大,东北乌桓等少数民族开始慢慢强大。东汉后期足以威胁边境安全,东汉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如黄巾起义、韩遂边章乱象、董卓入京、诸侯争鹿中原、三国争霸等。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周围的少数民族,这使得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img]431556[/img]
牧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汉末年,这些原本没有组织的少数民族开始变得越来越有组织,不断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他们强大的领导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可以称为中国的军事力量。
人才的损失
战争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人口,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人才。西晋不仅在灭蜀、灭吴的过程中失去了大量的人才,而且在司马懿和后代逐渐夺取曹魏政权的过程中也损失了大量的曹魏内部人才。经常内部斗争,总是灭亡,无疑是对整体实力的巨大打击。
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损失,导致西晋缺乏改善封建制度的改革,始终被锁定在门阀政治的锁链下,内部斗争逐渐加剧。与黄巾起义的八王混乱相当,直接削弱了中原的实力,给了胡人入侵的机会。
农耕文明
在每个朝代建立的早期阶段,为了稳定和长期,首先是休息,其次是改革上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不幸的是,西晋时期的每一个人都做得不好,甚至没有做好,这导致了它短暂的命运。
明明统一了三国,为什么西晋这么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