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以失败告终的八次北伐中,“北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流行词。北伐往往是指南方政权未恢复中原、长江黄河、统一全国的行动,但实际上并不令人满意。历史上,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都高于南方,南方统一北方的时机还不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1、祖提北伐在东晋时期
当时,东晋政权刚刚建立,北方流亡到江南的人们为了恢复家园而北伐。这个角色首先推动了祖提。当时,司马瑞从未有过北伐的雄心壮志。听了祖提的话后,他任命祖提为奋斗将军和豫州刺史,只给他一千块口粮,三千块布,不提供武器,让祖提找到筹集自己的方法。祖提带领100多个私人军队渡过长江,在河里敲桨说:“如果祖提不能使中原清明节和光复成功,就像河一样!于是他驻扎在淮阴,建造了熔炉冶炼铸造兵器,招募了2000多人继续前进。
经过四年多的苦战,祖提率领的北伐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向南挥兵。太兴四年(321),正当祖提赶紧在积谷训练,准备进入河北时,东晋朝廷派戴渊督促北方六州军事指挥员提军,遏制了提军的后路。与此同时,东晋统治者的内部斗争十分激烈。这样的情况,让充满热情的祖琏忧愤成病,病死军中。北伐功亏一篑,北方领土为赵石勒后得。
2、桓温北伐在东晋时期
祖提北伐失败后,东晋权臣桓温也进行了北伐,以建功立业,在朝廷树立威望。三年(347年),他率军入蜀,摧毁了帝人李氏的汉国,声势磅礴。后来,他曾三次北伐。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354年),他率先骑了4万多人,连破地族傅健军,直接抵达霸权(今陕西长安东)。当地居民“用牛酒迎温于路人十八九,老人感慨地说:‘今天不要再见官军了!""(晋书·桓温传)桓温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返回襄阳。
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12年(356年),桓温击败羌族贵族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建议晋穆帝还洛阳;还建议从西晋末年南迁的土妾全部返乡。但从皇帝到达官贵人,都安于江南一角,不愿北还。桓温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后来桓温回到江南,洛阳等已恢复的土地陆续丢失。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5万人大败前燕军,进入方头(今河南省军县)。但前燕得到了前秦的支持,切断了晋军的粮道,桓温不得不退兵。退役途中,晋军被前燕名将慕容垂骑兵追击,伤亡3万人。北伐以失败告终。
3、刘裕北伐在东晋时期
[img]431605[/img]
东晋末年,北府将领刘裕控制朝政。占领山东地区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此时便在东晋衰乱之际多次侵入东晋边境。五年(409年)二月,慕容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4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县(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次年突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州,追捕慕容超,斩首建康。九年(413年),西攻桥纵,收复巴蜀。秦主姚兴病卒十二年(416年)后,子姚红继立,兄弟相杀,关中扰乱。刘裕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经过黄河,击败北魏军。第二年进入克洛阳,到潼关,命大将王镇恶直向长安,姚红投降,后秦亡。
晋军收复长安,在少数民族统治下达百年的汉族人纷纷响应。这时,留在朝廷的尚书左仆射杀了刘穆之病。刘裕担心政权会落在别人手里,于是留下次子刘义真镇长安。王秀、王镇恶率兵1万余人协助,匆匆返回建康。长安留守军内讧,夏主赫连乘机夺取关中。虽然刘义真被迫从长安撤离,但从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到青州都是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了保障,这是祖父母和桓温一百年来从未实现的。刘裕在朝廷中的声誉也达到了极点,从而实现了禅宗。
4、宋代文帝刘义隆元北伐
刘宋先后在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两次大举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军趁春夏雨季北进,迅速占领沿黄河一线重镇,然后沿河驻守。元嘉七年战领河南后,成立了河南四镇:洛阳牢牢,滑台,虎年。
因为宋文帝的年号是元嘉,所以这次大规模的北伐被称为元嘉北伐。在这场战争中,拓跋涛兵临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也被称为瓜步之战。后人大诗人辛弃疾曾写过《永远幸福》。北京口北古亭怀古,有句话叫“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陈庆南朝梁武帝时期北伐
南朝梁武帝萧衍欲在梁武帝大通元年(529年)派将军陈庆之率7000白袍骑兵,北魏北海王元浩北上。陈庆之率军连克荥城(今商丘东)、梁国(商丘)。大梁(开封)、荥阳,虎牢,遂进洛阳。元浩在洛阳登位,魏主元子攸北逃。当时北魏的主政人是尔朱荣,尔朱荣坐镇晋阳,遥控洛阳朝廷。听说洛阳发生了变化,尔朱荣立即迅速南下,边走边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结,然后拥魏主兵洛阳。
陈庆之守卫河阳河桥,拒绝了朱兴的军队。二朱荣被绑在木筏上,渡过了黄河。元浩和陈庆的军队被打败了,元浩被杀,陈庆之逃回了南朝。魏主人回到了洛阳。陈庆之战是刘宋以后南方对北方的深入军队。就像刘宋时期的北伐一样,他的军队也很快,他的崩溃也很快。
6、南宋高宗时期岳飞北伐
宋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击败叛将李成,收复襄阳;又乘胜北进,从伪齐手中收复邓州、唐州、信阳军。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从襄阳大举北进,先后收复英昌(今河南许昌)、淮宁(今河南淮阳)、与敌后抗金的李兴合作,郑州收复洛阳等地。7月,岳飞在盐城击败了金元帅宗碧之军,并在英昌击败了金兵。他乘胜进入朱仙镇(距汴京45英里),与金军作战,准备渡河收复失地;由于岳飞的胜利进军,河东和河北的人民纷纷响应,攻击金军,切断了他们的归路。
金人很害怕,准备回到北方。此时,秦桧和金高宗在淮河以北寻求和平。岳飞被迫退役,诸州再次丧失。宋高宗杀死了岳飞,摧毁了长城,也摧毁了岳飞北伐的成就。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取了暂时的和平,这就是“绍兴和平讨论”。
7、南宋孝宗时期的张浚北伐
[img]431606[/img]
经过与主和派的激烈斗争,孝宗决定派张军进行北伐。张军坐在扬州,派将军李显忠和邹宏远进行北伐。宋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收复了灵壁和苏州。但金国很快就在河南调动了军队进行反击。李邹不和,苏州失败了,然后宋军在符离失败,北伐失败了。看到战争失败,主和派重新开始寻求和平,所以主和派开始占上风。主战派不愿妥协,坚决作战。
孝宗考验了金国的议和条件,觉得太苛刻,无法接受。但此时此刻,宋在北伐失败后,再也打不下去了。金又趁机继续攻宋,宋岌岌可危。@ 孝宗答应了金国稍作让步的议和条件,即宋朝收复的唐、邓、海、泗四州将完颜亮入侵后归还金国。将宋朝对金称臣为叔侄之国,将年贡改为年币,数量比以前减少了20万。将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让给金。这就是历史上的“隆兴和议”。
南宋宁宗时期,韩愈北伐开西两年,韩愈贸然进行北伐,结果很快就失败了。北伐的失败使韩愈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利用这一点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结成联盟。金人以杀死韩愈为和谈条件之一。开西三年11月3日,在杨皇后的支持下,史弥远伪造秘密法令,杀死韩愈,并将他的头信首发给金国。
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有胜利吗?历史上北伐战争的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