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隆重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献上了刘备的战略蓝图,史称隆中对。
隆中对的核心是“横跨荆、益、西、诸戎、南抚彝越、结孙权、内修政治,等待世界发生变化,然后派将军夺取世界。”然而,在理想化的蓝图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隐藏着什么危机?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夺取汉中,自立为汉中王。此时,刘备完全拥有了益州,关羽在荆州,横跨荆益的蓝图已成为现实,刘备的事业也达到了顶峰。但现实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即益州与荆州之间的水上通道,要经过三峡,十分险阻,兵马和物质都难以调动。而连接益州与荆州的陆上通道(襄阳与樊城)都掌握在曹操手中。这样,单靠水路就很难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img]432044[/img]
此外,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人口不多。而且益州是“险固四塞”,兵马不得不分散。除了益州,北方的汉中面临着曹操西北的军事压力,荆州面临着曹操在河南的军事压力,孙权觊觎荆州。@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隆中的战略目标更理想化,忽视了实际情况,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隆中对的核心是什么?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