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和商鞅有关吗?

秦灭亡的故事,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谁需要承担责任?

只要谈到秦国的强大,就必须提到商鞅的变法。商鞅确实把秦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秦国通过商鞅的变法制度取得了统一中国的辉煌成就。秦帝国的灭亡与商鞅有什么关系?

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在中国颁布了《垦草令》,拉开了秦国商鞅变法的序幕。公元前349年,秦迁都咸阳,商鞅开始实施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王子泗继位为秦惠王。同年,商鞅被杀。

变法前,商鞅与秦孝公进行了三次对话,分别提出了“帝道”、“王道”和“霸道”。选择前两种治国理念需要很长时间,只有“霸道”才能迅速实现国家强大的目标,秦孝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霸道”。

[img]430920[/img]

那么,为什么商鞅不把“霸道”放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见面上呢?我们从历史记载中了解到,商鞅见秦孝公并不容易。按照正常逻辑,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时,应该拿出最感人的计划,但商鞅最后说,商鞅真的想推荐“帝道”或“王道”吗?

有人说商鞅出道前学的是法家。当然,法家用霸道来治国,但是有没有可能正商鞅精通法家,知道法家治国的巨大错误?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也许有人说商鞅可能不明白秦孝公的想法,所以当他第一次谈论“帝道”时,他不会引起秦孝公的兴趣,他应该考虑第二次谈论“霸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帝道”与“王道”的一些内容是相通的,只有“霸道”与两者完全不同。他可以通过贿赂见到秦孝公,必须仔细分析,仔细考虑每次会议,如果第一次见到秦孝公不太了解他的性格,那么第二次会议必须准备好,商鞅在历史上如此优秀的人物,可以低估他的智商?但商鞅并没有把“霸道”放在第二次讲,为什么?

我们能有这样的猜测吗?商鞅想先推“帝道”,然后推“王道”,推荐“霸道”是无奈之举吗?当然,这只是作者的猜测。

无论如何,既然秦孝公选择了“霸道”,商鞅就必须把“霸道”做到最后。“霸道”的核心是法律,这是一项严厉的法律。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没有伦理可讨论,没有仁义可谈,也没有纲要可以遵守。整个秦国放弃了对子民的教育,一切都以耕作为治国的基础。除了拼命耕种,人民就是杀人。贾毅评论道:“商君违反礼义,抛弃伦理,开拓进取。”朱子评论道:“他(商鞅)只想发财,没有教育和仁爱的基础,这是可罪的。”

所以渭水河边砍了700多人,河水染红也就不足为奇了。

[img]430921[/img]

商鞅治国有五种控制人民的方法:一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五个理论的核心是把人民的权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完全剥夺人民最起码的人道诉求。

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人民对国家没有归属感,对君王只有恐惧,没有尊重。

商鞅的变法从公元前359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中国称帝,运行了130多年。如果加上秦朝的14年,总共只有150年。

秦帝国的诞生宣告秦孝公和商鞅确定的“霸道”计划最终取得成功。当嬴政君在世界上鞭打泰山时,商鞅变法的后果也悄然降临。此时,秦孝公和商鞅去世近110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光在大泽乡吼道:“王侯将相,宁有种!”口号发动了900人起义,揭开了反抗秦朝的序幕。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用了14年。

为什么秦末农民起义发展如此之快?除了“苦秦久之”的原因外,人们对朝廷没有情感依赖,更不用说价值观了。人只是朝廷的工具,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是刑法,没有父母为子的感觉,当然也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法家拒绝一切思想教育,任何学术都违背了“一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五条原则。一旦朝廷岌岌可危,需要人民的支持,有多少人会去?在人们眼里,朝廷和自己是对立的,那为什么要去呢?当秦朝耗尽最后的力量时,它迅速崩溃。

秦朝的失败是彻底的,干净的,没有任何痕迹,这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也是罕见的。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王朝的崩溃。清朝于1912年宣布退位,随后发生了张勋复辟、满洲国等事件。直到1949年,“康德皇帝”溥仪的俘虏才完全消除了皇帝剩余邪恶的痕迹。

我们还可以看到东西汉、东西晋、南北宋、后汉、蜀汉、后唐、北汉、南唐等政权。这些王朝死而不僵,可以持续存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一些自称是皇帝的后代继续使用他们的国名。

只有秦朝没有继任者,历史上也有前秦和后秦的政权,但与赢秦无关,也没有皇帝承认他们是赢姓的后代。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商鞅的法家思想只能增强耕作和战争的力量,不能用于长期治理国家和政治,也不能将人民和国家凝聚成一个共同的团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思想体系。

汉武帝实施的“废除数百个独尊儒家思想”达到了这一目的。在汉武帝看来,法国太严厉,道教太保守。儒家思想最符合维护皇家正统理论和控制朝廷的行动。虽然汉武帝本身并不是一个儒家学派,但恐怕法国的水平更高,但他选择的儒家学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为各朝代皇权的延续和巩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成也商鞅,败也商鞅?如果说秦朝的快速灭亡是商鞅的错,是否有责任感?商鞅给秦孝公的三项政策,秦孝公选择了最后的“霸道”。是商鞅的错吗?还是秦孝公的错?当然,君王决定的后果由君王承担,把事情做好不是臣子的责任?

商鞅的错误大概是把事情做得太好太彻底了。

《战国政策》评商鞅:商君治秦,法律至行,公平无私,惩罚坚强,赏不私亲近,法律和王子,法律。期年过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和商鞅有关吗?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和商鞅有关吗?

,,,,,,

  • 为什么秦始皇要多次巡逻?他的目的是什么?
  •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短短11年,秦始皇就曾五次出游。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巡逻完全是为...

  •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

  • 秦宣太后芈八子简介 秦王妃米八子的生活
  • 导读:宣太后(?-前265年),米姓,或秦宣太后,出身楚国,是秦国侯魏冉的异父姐,后来是秦惠文王妃,生了秦昭襄王。起初,宣...

  • 秦武王嬴荡究竟有多勇猛?秦武王的弱点是什么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秦武王便继承了皇位,年轻时期的秦武王其实还是一个潜力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在...

  • 秦将甘茂简介 秦国名将甘茂在战国中期是怎么死的?
  •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下蔡邑(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人。战国中期,秦国著名将领在下蔡监门的史举中学...

  • 秦国名将蒙田:第一个彻底打败游牧民族的将军
  • 蒙田,战国末秦初秦国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他出生在一个世代著名将军的家里。他的祖父蒙叛和父亲蒙武都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