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丞相杨敞可能更熟悉他的另外两个身份。第一层身份是杨喜的后代,他抢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第二层身份是司马迁的女婿。杨敞直接参与了影响西汉帝国走向的两次政变,但他对这两次政变的选择却大不相同。为什么?
也许是受岳父司马迁的影响(司马迁因违抗汉武帝而受到宫刑),杨敞言行谨慎,工作谨慎。因此,杨敞受到霍光的赏识,成为霍光的军司马。后来,由于他的认真工作,他先后担任了长史、苏都尉等官员。公元前81年,杨敞被提升为大司农。他也是朝廷里有一定话语权的重要大臣。此时,在汉昭帝时代,杨敞遇到了命运的第一个选择。
[img]431021[/img]
汉昭帝——汉武帝的幼子,继位时只有8岁,所以汉武帝临终前为他选择了霍光、金日瑞、上官杰、桑弘羊四位辅政大臣。最初金日瑞没有死,霍光、金日瑞、上官杰三权力三分,保持微妙的平衡,但不幸的是,金日瑞帮助政府死于疾病一年多,霍光抓住机会掌握汉政府的最高权力,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上官杰不满霍光专权开始与其他力量推翻霍光。
公元前80年,上官杰与鄂邑长公主、燕王刘丹秘密发动政变,准备杀死霍光,废墟汉昭帝。谁知道呢,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燕仓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并告诉了大司农杨敞。杨敞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举报。他只是假装生病,躺在家里。事实上,他们没有互相帮助。杨敞不知道谁能赢。此时,他的心态不是无功,而是无功。结果霍光在这次政变中先发制人获胜,杨敞无功无过。
杨敞第二次面临的选择是昌邑王刘贺的废立,此时他已经高坐丞相。汉昭帝无子死后,众臣选择昌邑王刘贺继承大统,但刘贺登基后行事乖张,霍光与众大臣商量废除刘贺。作为丞相、百官代表,杨敞的意见非常重要,霍光找人和他商量此事。杨敞想采取第一次政变的方式。这时,他的妻子和司马迁的女儿对他说:“今天的将军已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重大事件,让九卿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惩罚。“这意味着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你必须做出选择,否则灾难就会发生。在妻子的敦促下,杨敞同意了霍光的意见。
[img]431022[/img]
刘贺被废除后,他上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成了皇帝。他在历史上留下的两篇文章是《玩废昌邑王》、《奏立皇曾孙》。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两个影响汉帝国方向的关键时刻,杨敞谨慎的性格第一次选择不能说他错了,毕竟,情况不清楚,第二个选择有点小心,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叫醒了他,否则生死仍然未知,谨慎,但不能一切都谨慎,生活应该冒险或做。
为什么杨敞对刘贺的废立有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