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茶花,它总是与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自汉代茶叶事务以来,唐代茶叶事务已成为士大夫和僧侣的合作伙伴。到宋代茶叶事务的全面普及和文人园林的兴起。
诗歌、绘画和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载体,受到文学、美学、林业甚至心理学的多重关注。诗歌和绘画与园林的融合相互学习。
观赏茶花及其应用的古籍、诗歌、歌曲和绘画也发展迅速。目前,世界上有3万多种茶花。茶花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科学艺术之美。这篇文章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
通过唐宋时期记载的山茶品种名称,作为诗歌绘画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收集整理唐宋诗人与茶花之美、园林景观相关的诗歌。然后分析唐宋时期茶花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探索诗歌、绘画意义和园林景观的综合发展。为今天茶花的发展和园林的应用提供参考。
茶花的称谓和概念发展
在山茶属中,茶、茶油、茶花在人类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普及。自宋代以来,茶花主要是指茶花的发展,茶花的广义概念在历史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img]429212[/img]
1、唐朝时期
在南北朝江的《山庭春诗》和隋代杨光的《宴东堂诗》中,茶花被称为海榴。在唐代诗歌中,茶花大多出现在海榴中。从收集到的28首唐代诗歌来看,其中22首出现在海榴或海石榴中。五代十国时期,华瑞夫人的《咏山茶》也有记载。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茶花的称谓主要是海榴。主要是指东部沿海地区移植的山茶,也逐渐包括西南地区移植的山茶。
此外,从中国最早的佛教连环画《南诏图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滇山茶在园林景观中的种植,当时被描述为橙花。根据广义的茶花概念,这一时期的茶花主要包括山茶和滇山茶。
2、宋朝时期
宋代可收集整理101首与山茶(花)有关的宋代诗歌。在此期间,山茶(花)的称号逐渐取代了海榴(海石榴)。从唐代山茶和滇山茶的广义概念逐渐扩展到山茶、滇山茶、茶、茶梅和山茶的品种。
在此期间,茶花的发展值得注意。茶花不是上述茶花的广义概念,而是指茶花。从钱时林对茶花诗的解读到以茶花为名的诗歌的收集。除顾逢的《多心茶花》指的是山茶品种外,其余12首茶(花)诗指的是茶花。
[img]429213[/img]
对于山茶(花)的称谓,从主要指山茶到山茶品种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茶花的广义概念已经发展出了品种。例如,上述13首以“玉茶”和“月丹”为主题的诗,其中“玉茶”和“月丹”描述了当时“玉茶”的美和“月丹”的普及。宋代,云南山茶的应用逐渐增加。
茶花品种
如前所述,唐宋时期茶花品种逐渐出现并丰富,并出现了至今已存在的“贞桐山茶”、茶花品种,如“鹤顶红”。在唐宋诗(词)人中,不乏对品种有研究的文人雅士。
1、诗作的提及
玉明应该是当时白色品种中的上品,大约有9首诗描述了它的设计和颜色。“月丹”花红花瓣产于马城,应为越丹山茶。因此,推测“越丹”应该是中州茶的另一个别称。
上述‘日丹’和这里的‘月丹’可能都是越丹派(类)的品种。苏轼、于良能等诗人都提到了“鹤顶红”,并有浓墨重彩的描述,至今仍在园林中应用。
[img]429214[/img]
2、绘画的描写
在唐宋的绘画作品中,除了唐代的《南诏图传》和晚唐滕昌的《山茶家八图》外,山茶画主要集中在宋代。当时,画院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素描画家,为茶花的品种发展留下了生动的记忆。
与现代植物科学绘画相似。在宋代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中,山茶及其品种涵盖了红、粉、白三种颜色,其中红茶花最多。
茶花的园林景观
在茶花的诗画中,尤其是宋代文人园林盛开的时候,茶花在诗画与园林之间有着相互成就的融合发展。
1、茶花种植方法及植物配置
在唐宋诗画中,茶花在园林景观中的种植方式主要体现在种植、种植和分散种植上。在中国最早的佛教连环画《南诏图传》中,两株滇山茶沿廊种植。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梅花和竹子无疑是与茶花种植的最常见的植物。梅、竹、茶花和湖石形成了典型的冬季景观配置模式。这在明清茶花绘画中也很常见。
[img]429215[/img]
2、茶花与山水建筑的配合
在宋代,宫廷画院充分体现了“诗画统一”的原则,宋代园林最大的成就和突出的特点是文人园林的繁荣和发展。茶花在宋代的诗歌和绘画中。
它不仅是诗歌和花园绘画的表达,也是花园诗歌和花园如画的体现。除了通过种植茶花和植物种植进行植物景观外,还与景观和建筑合作,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园林景观。
唐宋诗画不仅体现了茶花概念的不断广义化过程,也体现了品种多样化的发展,以及景观中的生境、画境和意境。自唐宋发展以来,茶花品种及其应用形式不断丰富。
茶花的应用模式,从传统的列植、植物、散植发展到庭院、特殊园林特色植物、树篱、树篱等形式的种植。在园林艺术理念的建设中,绘画中的园林环境仍具有参考价值和参考价值。
探索唐宋时期茶花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