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线来看,商周时期,中原北部的草原是匈奴和东胡的活动范围。东胡族在战国时期相对强大。西汉初年,匈奴打败东胡,统治草原。东胡的剩余部分退到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了后来的乌桓、鲜卑和室韦(也是失韦)等分支。后来鲜卑中的一个分支逐渐变得柔和,曾经活跃在南北朝,并降服了中亚突厥。室韦逐渐演变成蒙古族。
[img]425687[/img]
先秦时期,羌族主要活动在今天的甘肃和青海,但离北方草原的斗争有点远。汉朝时期,羌族逐渐内附,陕西与汉匈奴杂居。秦朝建立后,宋朝时期,羌族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西夏,被东胡后裔蒙古人摧毁。
两汉时期,北方沙漠是匈奴的力量范围。后来,在西汉时期的打击下,它被分为南北匈奴,南匈奴附中原。东汉时期,北匈奴被将军窦宪彻底打败后,迁往西部,前往中亚,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南匈奴逐渐成为定居民族。东汉末年,南匈奴大致分布在晋陕甘地区。西晋内乱时,304年,南匈奴后裔刘源起兵建国称为“汉”,是东晋十六国中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后来,作为一个民族,内部附属的匈奴在不断的民族融合中被同化和消失。
北匈奴逃跑后,真空出现在草原上。东部大兴安岭的鲜卑趁机西进,逐渐崛起,然后在两晋动乱时南下入主中原。鲜卑南下后,草原又变成了真空区。古鲜卑有一个柔软的分支,逐渐占据了草原。
十六国时期,鲜卑建立的前燕和鲜卑拓跋部的代国被前秦摧毁。前秦在飞水战败后瓦解,鲜卑拓跋部重建国家,改名为魏,历史上被称为北魏。
柔然族活跃于南北朝,学术界认为柔然是东胡中鲜卑的后裔,柔然的称号是“瑞瑞”、“茹茹”和“蹂躏”。柔然存在近一个半世纪,与当时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东魏相爱相杀。柔然主要活跃于沙漠的南北部。5世纪初,为了避免北魏的入侵,建立了一个游牧汗国,从东到大兴安岭,从西到阿尔泰山,从北到贝加尔湖。曾柔然控制西域,奴役那里的突厥等族。487年,高车造反,552年,突厥造反。最后554年,西魏“将蠕虫主以下3000多人绑起来,付突厥使,在长安青门外斩之,中男以下免,配王公家”,软然灭亡。
突厥人住在“匈奴之北”,大致在中亚叶尼塞河上游的剑水(今可穆齐克河)游牧。他逃到高昌北山(吐鲁番北博格多山,古称贪汗山),住在洞穴里。大约到5世纪,“经数世,相与出穴,臣于茹茹。居金山之阳,为茹茹煅工。突厥被称为柔软的锻奴,从事锻造,迁徙到金山(阿尔泰山)南路,因山形口袋,突厥语俗称“突厥”,所以自称突厥。
[img]425688[/img]
6世纪后,柔然逐渐衰落,突厥逐渐强大,希望与柔然和亲,被柔然拒绝,突厥发动了对柔然的战争,552年,在首领阿斯纳土门的带领下打败了柔然,称伊利可汗,建立了突厥汗国,最终摧毁了柔然。突厥汗国继续向东扩张,东自辽河以西,西至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入侵中原。后来分为东西突厥,成为隋唐北方最大的军事压力。突厥被唐朝打败后,维吾尔族占领了草原。840年维吾尔族汗国崩溃后,室韦开始进入草原。
北魏时期,室韦活跃在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黑龙江等地,在唐代被称为鞑靼。鞑靼的一个叫蒙唐室韦,后来是蒙古族。蒙唐室韦随着主体民族室韦进入草原,赶上契丹人打跑了同属突厥分支的乞儿吉思人。各部落继续西进,逐步发展壮大,统治草原,打败东北起家的金朝,以及以前不接壤的西夏。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造的。党项是许多羌族部落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为“党项羌”。唐初,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归附,唐太宗姓李。唐末,党项人参与镇压黄巢起义。首领拓跋思恭被任命为固定难军节度的使者,占领夏银绥玉静(今陕西宁夏),成为后来开始的资本。1038年,元浩称帝,国名夏,历史上称西夏,1227年被蒙古摧毁。
西夏和匈奴有什么关系吗?详细说明西夏和匈奴的历史